读《愿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感受:关系为主,爱的

今晚我们继续给分享《愿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的定律三,关系胜于一切。

其实人际关系大于一切,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大家都有深深的感受。其实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不都是关系吗?

人际关系也好,亲子关系也好,夫妻关系也好,同学关系,朋友关系,上下级关系也好,我们本来就是在关系网里面生活。

如果能力强的,就在关系网里面如鱼得水;如果能力弱的,就在关系网里苦苦挣扎。

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关系。所以说,关系胜于一切。

大家可能对此都有很深的感觉。

在关系里面,情商比智商要重要,因为你会说话,会处理事情,比你会做题要重要得多。

这一点已成公论。

但是,什么是情商呢?情商在每本书里的解释用词不同,但意义却是相同的,

在这里,武志红老师说,情商就是性格,就是人格。

人格就是我们内在的关系模式。从这点上讲,父母不用太急着给孩子灌输知识,因为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远远比这些知识重要。

现在的父母有几个能真正理解这种关系呢?

他们急于给孩子更多的知识,只是因为很多父母当年都是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所以他们希望孩子能走自己的路,或者是走自己当年没有走过的路。

其实,如果父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和谐的关系,那么孩子的精神胚胎,就会在这种关系里,自由而安全地得到最大限度的成长。

但是现在的父母很多都做不到,他们不学习,不读书,根本不知道,或者说他们读的书不是关于孩子的书。

有见识的父母会开始学习育儿方面的书,希望孩子在心理上得到健康的成长,这也是我们社会的一个进步。

父母应该切记,我们与孩子的关系才是压倒性的关键所在。

至于我们想给孩子灌输的知识,其实都是配角,甚至有时还是反角。

当然,对于学过心理学或者有心理基础的人来说,这是事实,但对没有学习的父母来说,可能还是不屑一顾吧。

新精神分析流派,现代客体关系心理学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关系模式

这个关系模式决定了我们与他人、与社会、与世界乃至与自己的关系和相处方式。

这段话可能有点深奥,但我的理解是,如果一个孩子的精神胚胎没有受到破坏,他的内在关系模式会健康发展。

如果他从小生活在充满爱的环境里,长大后他的心里肯定充满了爱,

他与他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与事业的关系乃至与自己的关系,都会非常和谐,充满爱意。

相反,如果他从小没有得到足够的爱,他与他人、社会、事业的关系可能就会充满矛盾和冲突。

武志红老师在这里把内在关系解释为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的关系。

关于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

内在的关系模式是在6岁前基本建立的。所谓内在的小孩,其实就是孩子自己一方角色的内化;

所谓内在的父母,则是父母一方角色的内化。

内在关系模式基本上是,童年时孩子与父母等重要亲人现实关系的内化。

我的理解是,如果孩子生活在爱的环境中,那他内在的孩子肯定会是爱的化身;

如果他经历了创伤,那么他内在的孩子就会是受伤的。

这些都是在6岁之前形成的,由此可以看到,父母与孩子童年的关系模式特别重要。

读到这一点时,我感到心里深深的痛苦,因为儿子留守儿童,在6岁之前和我接触太少了。

这让我感到非常内疚。所以我一直觉得我的孩子在心理上缺乏营养,

我一直想通过心理学来给他补充心理营养。但我一直在学习的路上

如果你也有这方面的困惑,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明天晚上我们将继续分享,通过这本书,探讨我们能给予孩子怎样的爱与自由。

版权声明:
作者:ht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179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