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语文《古诗二首》教后记

      今天开始讲新课了。因为有两个老师请假了,导致我今天的正课特别多。所以用两节半的时间把第1课古诗二首讲完了。

    讲这一课我觉得特别顺畅。学生表现的也可圈可点。当别的同事都在抱怨自己班的学生状态不在线的时候,我暗暗庆兴自己班的学生已经进入了积极的学习状态。

    第1节课首先介绍本单元的内容,正好承接了早读。因为早读的时候20分钟读了第1单元的4篇课文。这样一来学生对整个单元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接下来就学了本课生字。二类生字学习的时候还是按照以前的方法。带拼音读,然后组词。今天我稍稍提高了一点难度。指名提问给本课二类字找形近字并组词。当然有些他们说不出来,比如“醉”的形近字,但是我写出来他们却能认识我写了醋、酸等字。学完开火车的时候全部会读。接着学习一类字。本科一类只有8个。简单的自己观察字形,书写组词,比如丝、妆。需要强调的是“趁、绿”。生字学完还对两首古诗的作者进行了介绍。清代的高鼎和唐代的贺知章。我让学生说一说这两个朝代哪个更久远,他们竟然分不清。于是趁机给他们普及了一下中国的历朝更迭。

    下午两节课是进行古诗内容的学习。在学习内容之前先进行朗读的指导。因为孩子们在寒假里边已经背会了本册课本里让背的内容。读正确、读流利对他们来说不是问题。有一个孩子竟然读出了感情,给其他孩子带来了攀比的心理,于是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来在“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出感情”上进心比赛。接下来进行内容的学习。第1步先解题。“村居”的意思学生竟然能猜出来。“草长莺飞二月天”我也让他们进行猜一猜,居然有一个同学说的特别好。看来真的不能低估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但是第2句“拂堤杨柳醉春烟”是真的需要讲解的。不但要讲解字面的意思,还要给孩子们说,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主要体现在“拂”和“醉”两个字上面。至于后两句的理解对孩子们来说就很容易了,我就没有进行过多解释,而是把主要训练点放在了“孩子们在放风筝的时候会说些什么?”这个表达能力的训练上。

      第2首古诗我觉得比第1首更容易理解。咏柳就是歌颂赞美柳树,让孩子知道这是一首咏物诗。4句古诗让他们发现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并且能说出把什么比作什么。后两句我查找了很多的资料,说是作者运用了设问的手法,我在纠结,要不要给孩子们说这些知识。最后拓展的地方就是2月的春风还能剪出什么?进行说话练习。

      还有一个小尾巴,我准备放在明天上课时再说,就是把这两首古诗放在一起进行一个比较。这样既是对前面学习的一个巩固,又能很自然的导入第二课。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181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