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梨花压海棠 前有古人谁登高

老顽童——常指喜欢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且有孩子般喜欢玩、喜欢闹、生活无拘无束的年长的成年人。
今天想说的这位老顽童,就是北宋时期的张先。用现代人的观念,给张先冠以“老”字,再后缀“顽童”一点不为过 。
张先与他小18岁的欧阳修同年高中“进士”,除了欧阳修、宴殊之外,他还有一堆现代人所说的“小粉丝”。比如:王安石、苏轼、宋祁、梅尧臣等 。王安石对张先钦佩有佳,为了表达对张先的喜欢,王安石还专门写下诗词《寄张先郎中》。
张先生平不喜官场的钩心斗角,一生对仕途不上心,且不喜追名、逐利 。所以 ,他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他的最高的职位也仅做到了尚书都官郎中。
公元1070年,80岁的张先因娶18岁的少女为妾,便大宴宾客。席间,张先看着如花似玉、娇艳欲滴的新娘,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诗兴大发,便吟诗一首: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此诗一出,前来贺喜的文人墨客惊叹不已,粉丝苏轼岂不干成摆设,岂甘示弱,也即兴赋诗一首: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年纪虽小,被张生耳闻目染的小妾,也颇有几分才气,便不干示弱,吟诗一首回怼苏轼道:
本不同庚不同命,梨花岂作海棠梦。
鸳鸯好戏强促成,他年红颜总是痛。
文人墨客相聚、扎堆,吟诗作对是必不可少的“佳肴美馔”。苏轼这即兴一出的“一树梨花压海棠”,因朗朗上口、颇具才情的诗句,在不经意间一传十十传百,便成为了千古绝唱,流传至今。
张先老牛“吃嫩草”,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唾手可得而来的。
十多年前,张先出游路过镇上,见一老者在卖儿女,好施的张先便停下脚步,一探究竟。老者将出卖的这小姑娘,眉清目秀、水灵欲滴。张先不忍心这年纪小小就被人卖去受苦受罪,便用50贯铜钱买回小姑娘。小姑娘虽年幼,可美人坯慧眼可识,加上她聪慧、伶俐、乖巧讨人喜欢,就把小姑娘安排给了自己做丫鬟。
张先非常疼爱小姑娘,对她十分的关心、照顾。待小姑娘渐渐的长大,眼前竟然是貌美如花、亭亭玉立的大美人时,才让张先动了恻隐之心,才有了纳妾的冲动。
婚后的小妾为了抓牢自己在张家的地位,为张生下了两男两女。
老顽童张先85岁时,人老心不老,又娶回了一位小妾。在中国古代,老少配比比皆是。而像张先这种年纪十分悬殊,一而再而三娶其纳妾的老少配却屈指可数。可以说,他是至今荣登中国婚嫁老少配榜首绝无二人的人,至今无人撼动!
婚宴上,作为好友的苏轼自然不会错过调侃张先的机会。于是,专门写下《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送给张先:
锦里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鬓眉苍。
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柱下相君犹有齿,江南刺史已无肠。
平生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后堂。
这短短八句话,虽有嘲讽、妒忌张先之嫌,但苏轼对张先绝对是真爱,真心喜欢而关系也特铁。所以,在张先面前什么都敢说、敢为,这也说明两人的关系并非一般。
公元1078年,89岁的张先病逝,苏轼为张先写下了《祭张子野文》,表达了他与张先之间的兄弟朋友情。
张先虽然一生官运平平,但日子却过得逍遥自在,因活到89岁被称为年岁最高的词人,又因他放荡不羁的性格被称为老顽童。
张先(990年—1078年),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北宋著名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我也来一首王步高教授定义的“白水诗”:
人生七十古来稀,八五纳妾谁登顶。
老童八十卿十八,总有红颜对白发。
亘古自有张先君,采得朵朵貌如花。
朱颜曼滋海棠悦,唯有古人谁登高。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