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大学中庸》活动总结

读《大学中庸》活动总结

领读人推荐:

一是人的成长与发展:总的来讲大学讲的是理想化的人生目标。这门课是培养贵族子弟所必须要明确的知识和管理国家、“明德”的必修课程。学习要博学还要善恶分明,且得“日参省乎己”。博学,要博科学、博心行!

二是教育过程。大学本身就是古代教育思想的理想化体现。品格的教育要趁早,这种教育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并不全在学校课程上。在教育学习,健全体魄、人格的时候,我们不能忽视孩子们生活能力的培养。全面的健全一个人的能力!

  该书编辑推荐:

折叠意义跨越智慧的门槛,消除文字的隔阂探究"大学"之道,再现古代理想教育,体悟"中庸"之至德,化育人性的契机

  作者推荐:

《大学》材料太少,我们又习惯了朱熹的章句与批注,《中庸》有些语句过于抽象,又高度概括,不容易说明白。朱熹的《大学章句集注》不但改编了《古本大学》的内容顺序,还为“格物致知”补上一段话,并且他对格物致知的看法难以自圆其说,以致后来王阳明《大学问》作了不少批判工作。但是王阳明的解说显然走向另一极端,使人读来亦觉不妥。

朱熹的《中庸章句集注》收于附录。本书《大学》部分所用的文本是《古本大学》,但并未忽略朱熹的“章句批注”本里面所有的重要观点,并且在批注中详加讨论。引用《论语》与《孟子》的相关数据,目的是要彰显儒家思想的传承关系。先有《论语》《孟子》,后有《大学》《中庸》,这是历史事实,也是我们学习的次序!

Xx老师谈: 

发现美、探索美、创造美的优良品格,而且带动人们去表现美,向往心中理想的美的生活。“格物美术空间”培训机构也让孩子们懂得如何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并最终形成完整和谐的人格。

Xxx老师谈:

 修身是《大学》中提倡的核心思想之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钱穆先生说“人生本来平等,人人都可是圣人,治国平天下之最高理想,在使人人能成圣人。”让人人达到理想的境界,这一工夫,需要先从个人自身做起,此即所谓修身。如果人人能够以修身为根本,诚意正心,则能家庭稳定,社会和谐,天下太平。

 总结:

叶圣陶: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给自己来一场静悄悄的读写革命吧,把读到的输入进来,积淀凝练,写出来表达出去!在本次阅读《大学中庸》过程中,每位成员都有这样那样的收获,一是从书中汲取的营养,对自己的人生对自己的教育生涯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有些老师能够根据自己的阅读和理解从活动中得到一定的锤炼,能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本来就是成长和进步。有的同志有话讲但是不善于用笔墨表达出来,还需要继续加油和努力。阅读活动开卷必有益,下笔必生花!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193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