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香港去看紫荆花

香港是中国领土,但不是国人想去就可以去的。去香港必须要办港澳通行证,限制了去的次数,每次去之前还要去警局签注,就像去别的国家先要办理签证一样,尽管这样依然阻拦不了人们去香港的热情。

深圳的盐田港有游船做短途的海上巡游,窄窄的海峡这边是深圳那边是香港,深圳高楼林立香港那边只有几丛矮房子,泊着一些小渔船,看起来是个破小的渔村;以前香港的窗口中英街现在只是一个寻常的景点,与深圳民居混为一体看不到差别,一些不太可信的商品提不起购买的欲望;站在深圳河边奢华的大楼里眺望,对岸就是香港,大片还在耕作的农田怎么看都像内地的乡村。然而从内地看香港,犹如在暗处窥视,心里未必是光明的,感受不会真切。

落地香港机场立刻感觉到了异域,外国人比例显著的多,各种服务人员将英文、粤语和华语随意的切换,从容应接各色人等。市中心的写字楼、人行道、超市、酒吧与饭堂白肤色、深肤色、黑肤色的人随处可见,从他们的神情来看显然不是匆匆的游客,香港国际化人口构成北京上海无法企及。

乘坐机场到香港岛的快轨竟然要100多块,瞬间感觉首都机场专线25块的票价不值得抱怨,从机场打车到香港岛三十来公里,尽管一路畅通计程车还是跳到近400块。香港超市的物价比北京上海要贵出许多,尤其是蔬菜比北京农场的专供还要贵。普通人的生活成本如此高昂,必须有整体经济的支撑,香港人均GDP超过5万美金,高出内地4、5倍。

在香港总有令人猝不及防的感触。香港也和内地城市一样用高压水枪冲街道,而香港是两个人配合,一人提着黄色印有显著的提示语的挡板,挡住飞溅的水流以免溅到行人,每当有行人路过,则停止冲水,这样的人性关爱无法不感动。城市的运营免不了要修修补补,北京修路很霸气地为自己围出宽阔的空间,或者干脆把路给截断,造成交通的拥堵他们从来不放心上。香港围出的作业空间极为狭小,不是十分的小心翼翼没有办法展开施工,施工的渣土装进大帆布包里,即时拉走,恢复原样后,高压冲洗干净。这样的精细操作是浸入到基因里的修养,要有几代人的传承才能做到。

香港岛的大楼拥挤在狭长的海岸,一些房子只能依次建在山坡。地皮的短缺使得大楼只好向高空发展,一栋栋高挑瘦弱相互倚靠,显得极拥挤,空间逼仄找不见阳光,难免有些压抑。香港的街道自然也无法宽阔,本来不宽的街道中间还有双向的轨道,百年以前的叮叮车还在跑着。乘坐叮叮车慢悠悠摇晃着沿途看着街景,到了终点猛然惊醒,小小的香港岛装着全球闻名的中环商务区及商业区,挤着一百多万人口,岛上的人摩肩擦踵。相比北京宽阔的街道常常拥堵得令人崩溃,这里交通竟然保持着顺畅,香港如何将交通安排得如此井井有条?

香港的街区被切割得极细,主街将楼房一排一排的分割,隔一排楼就是另一个街道。有的楼跨在街道上,不像内地非要拆迁让道,香港是将楼下几层挑空,直接辟为街道。一些路口并没有红绿灯,司机却停了下来,说是要让右侧来车先过,这样通行效率要高些。北京无数的大院和住宅区占据庞大的地盘,明明看见了楼号,却要绕大圈才能进到小区,无端多走了许多冤枉路,香港可以穿过大楼切换街区,极为便捷。

香港岛人行道完全没有北京那样的规整,狭窄的人行道有时断了,要穿行道路,或者走上台阶从天桥过去。楼与楼有长廊连接,大楼主动辟走廊,任由行人任意穿梭,有的商场干脆与人行道融为一体,漫步的行人不自觉停下来购物、休憩。香港的人行道是立体的上下错落链接,却不至于像在重庆那样迷糊,内地的导航到了香港,也会给人行道分层引导。人行道路牌标识做得极好,初到香港也不至于迷惑,到有轻车熟路的感觉。香港人极遵守规则,出租车有专门的上落客区,香港的公交车繁忙,似乎占了一半的车流,但是车内不拥挤,上落车极为有序。路口都用文字提示行人望左、望右,观望车辆再走。香港交通的顺畅我想首先是规划的科学,人性的设计,顶重要的还有个人的素养,只有充分遵守规则才有这样的秩序。

香港的夜景是世界的三大夜景之一,在香港岛太平山顶的瞭望台俯瞰,目光所及刚好是香港岛和九龙高楼鳞次栉比地合抱着维多利亚海湾,像是设计好的,刚刚好装进相机的取景框内,无须避开其他的杂芜。暮色降临灯火阑珊、璀璨闪烁、色彩斑斓,灯火在水与天之间交相辉映,如此美景不免陷入凝思:内地不乏一江两岸的大城市,也热衷灯光秀,尽管鸿篇巨作但整齐划一的刻板没有香港这样个性的灵动。我的大楼我做主,色彩的搭配,内容的安排随心所欲,思想因独立而灿烂,世界因不同而美丽。

香港很早就成为东方明珠,隔着一条深圳河则是另一个世界,曾经哪里的人们衣食无着,拖家带口冒死泅渡深圳河逃到香港来讨生活。以前香港我们可望不可即,改革开放之后,香港依然是我们心灵向往的地方。香港的资本和文化理念、生活方式给深圳及周边带去深深的影响。近几十年来,深圳得益于专属政策的关爱,南山区的人均GDP已经超越了香港,便对香港不再有敬意,但深圳终究还是熟悉的内地味道,有种暴富的自恋,土豪式的铺张。普世的通识,人性的关怀,科学理性的管理模式,广泛吸引世界朋友的国际化……深圳与香港还有很长的差距。

紫荆花是香港的区花,印在香港的钱币上、区徽里……1842年香港岛被英国割据,1880年在岛上发现了紫荆花,学名叫红花洋蹄甲。有研究分析南美与北美经济文化的巨大差异,认为英国人在北美播种了自由与民主,而西班牙给南美留下的是封建与独裁,不同的文化基因造成巨大反差两个的世界。香港紫荆花的美丽是因为该品种为杂交品种,吸取了其他的基因,香港的繁荣与文明也是中外文化基因的交汇。

香港岛的紫荆广场有朵偌大的紫荆花,那是香港地标性景点。尽管香港的紫荆花被广泛引种在内地,但脱离了香港的土壤环境,没有外来基因的改良,内地的紫荆花难免默默无闻,以致大多数人不认识。紫荆花还是香港的美丽,这也是大家想去香港的动因吧。

作者:王瑜

2025年2月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199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