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牢政治”定盘星” ,开启治党”新格局”——以制度保障赋能新时代党的建设提质增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历史关口,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不仅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基础工程,更是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破浪前行的政治保障。新时代党的建设必须以系统思维构建制度闭环,用创新机制激发组织活力,把全面从严治党成效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夯实制度基石,构建从严治党立体化框架
党内法规制度犹如"四梁八柱",支撑着党的建设的宏阔大厦。要加快形成涵盖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全链条制度体系",使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通过建立"责任清单+权力清单+负面清单"三重管理制度,将党章党规细化具化为890项具体指标,把抽象原则转化为可操作、可量化的实践标准。
制度执行要贯通"最后一公里"。某省建立的"党委(党组)主体责任纪实系统",通过数字化手段对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等12类党务活动实施全程记实,使制度落实看得见、摸得着。在基层创新推行的"党员积分制管理",将学习教育、作用发挥等指标量化为日常考核,实现了组织管理与党员自律的有机统一。
构建动态完善的制度更新机制。针对新型腐败、影子公司等新情况,及时修订《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将"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规范""政商交往负面清单"等创新制度上升为刚性约束。建立"年度制度体检"机制,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确保制度建设与时俱进。
二、织密监督网络,打造权力运行透明化体系
党内监督要形成闭环效应。中纪委推行的"巡纪审联动"机制,通过巡视巡查发现"病理切片",纪律审查找准"病灶病因",审计监督追踪"资金流向",构建起立体监督网络。某经济发达地区建立的"营商环境监督平台",将工程招标、项目审批等权力运行全过程纳入实时监控,实现"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
群众监督要激活神经末梢。"12380"举报平台日均处理信访件超5000件,群众"随手拍"监督系统注册用户突破2300万。重庆某区创新的"百姓问廉"电视直播,让群众现场质询"一把手",倒逼干部改进作风。这些实践表明,群众的监督眼睛正在成为管党治党的显微镜。
智慧监督要抢占技术高地。某省纪委监委建立的"政治生态监测系统",通过抓取干部房产交易、出入境记录等138个维度数据,构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指数"。浙江推行的"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已归集28个部门3.6亿条数据,实现自动预警异常信息2.9万条,科技赋能让监督更智慧。
三、锻造先锋队伍,激活基层组织现代化动能
选人用人要树正鲜明导向。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建立"政治素质考察正负面清单",将政治表现细化为36项具体指标。推行"赛场选马"机制,近三年全国累计选派45.6万名干部到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一线锻炼,让干部在攻坚克难中淬炼真金。
教育培训要创新方法路径。中央党校研发的"云党校"平台,上线课程达2800余门,覆盖党员1800万人次。福建古田干部学院创新"情景党课+实践教学"模式,让党员干部在红色旧址中感悟初心。广东佛山推行的"订单式培训",根据企业需求定向培养专业化干部,提升服务经济发展能力。
人才机制要激发创新活力。北京中关村实施的"人才举荐制",赋予行业领军人才自主认定权,破除唯论文、唯职称桎梏。上海浦东探索的"揭榜挂帅"制度,在自贸区建设等领域设立130个攻关项目,汇聚全球英才破解发展难题。这些创新机制彰显了党管人才的政治优势。
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唯有以"永远吹冲锋号"的执着推进制度创新,用"全周期管理"理念完善监督体系,靠"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胸襟建强干部队伍,方能在时代大潮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当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壮美画卷必将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辉煌篇章。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209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