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书画家,文学家郑虔 ,受唐玄宗欣赏,但多次被贬

郑虔,字趋庭,又作若齐、郑州荥泽县人,唐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特置广文馆,授为博士,官至著作郎。

01、年轻登第,进入仕途

691年,郑虔出生在书香门第。父亲镜思为皇秘书郎,赠主客郎中和秘书少监。

郑虔为秘书郎之次子,自幼便对文学、书画有着浓厚的兴趣。

郑虔才华横溢,710年,弱冠之年的郑虔进士及第,其才华获得了主考官和文苑的肯定。

716年,郑虔入仕即补率更寺主簿之缺。为东宫椽属,专掌薄书事务,位任轻,却因才学出众,见赏于宰相苏颋,“临以忘年之契”。

720年之后,郑虔转任左监门录事参军。727年之后,郑虔被改任为尚乘直长。任上,郑虔曾在长安邀“陈博士”东行,并与其相约同舟往东南镌刻《大唐故代国长公主碑》。

735年,郑虔与彪乡道人智觉同登华山,之后,大约在二人回到华岳庙祷神时郑虔创作了《祷华岳文》。

02、写书稿被贬

737年,郑虔任协律郎。在协律郎任上,他搜集编撰当代史事,写成书稿80多篇。

有个人偷看了他写成的文稿,向朝廷写告密信,说郑虔私撰国史,郑虔听说后仓惶焚烧书稿以自解。

因此获罪被贬十年,左青道率府长史。郑虔并未因此消沉,反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文学创作与书画艺术之中。

03、被玄宗赏识,被封广文博士

750年,唐玄宗李隆基很欣赏郑虔的才能,想把郑虔安排在自己身边,不管任何具体事务,于是设置了广文馆,任郑虔为广文馆博士。

郑虔得到任命,不知道广文馆这个机构在哪里,便去找宰相询问,宰相说:

“皇帝陛下下令扩充国立大学,增设广文馆,来安排有贤德的人,让后代人说起广文博士是从你开始的,这不是很好吗?这样郑虔才走马上任。

04、柿叶上练书法

郑虔家境贫寒,买不起练习书法用的纸张。他在长安居住时,得知城南慈恩寺中贮存了好几屋柿叶,便搬到寺内居住。

每天取柿叶当纸刻苦研习书法,如醉如痴,日复一日,从不间断,竟然把几间屋的柿叶都写完了。

后来郑虔终于大成,郑虔的笔力雄浑,字迹遒劲有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他的草书达到了“如疾风送云,收霞推月”的境界。

05、献书画,被玄宗称郑虔三绝

郑公虔曾献书画于玄宗皇帝,他的新诗也一并呈上,玉陛之上,宫廷之中,他画的“沧州图”轰动了整个朝廷。

他画的孤鹤绘事逼真,让人误以为听到了鹤鸣于九皋之声。画上配上自己的诗作献给唐玄宗,受到赏识。

玄宗为他提写“郑虔三绝”四个字,认为他书、画、诗都是一绝。

06、与杜甫成莫逆之交

公元755年,郑虔与杜甫相识,两人一见如故,遂成莫逆之交。杜甫称郑虔为“吾师”,崇敬之余,尤为抱不平,两人常常诗酒唱和。

杜甫一生存诗一千四百余首,其中有二十多首是述及或追忆郑虔的诗作。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醉时歌》等诗。

“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这是杜甫曾经赠给郑虔的一首诗,描绘出一个才高八斗却生活清贫的文人形象。

他们曾一同游览何将军山林,又常在长安樽前放歌,聊解愤懑,后来,杜甫听闻郑虔被贬台州,作《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一诗。

以“不谓生戎马,何知共酒杯。然脐郿坞败,握节汉臣回”之感言,将郑虔比喻为仗节而归的苏武,替其鸣不平。

07、安史之乱被囚,画画被放

754年八月或稍早,郑虔升任著作郎。756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派张通儒劫持百官往东都洛阳。

郑虔先被叛军任郑虔为水部郎中,他声称自己患有风湿病,不能胜任水部郎中之职。

他后来被任为国子司业,叛贼被平定以后,郑虔和张巡、王维一起被囚禁在宣阳里。

这三个人都长于绘画,中书令崔圆让他们绘自家书屋,郑虔等人怕被处死,就非常用心地作画。

他们再祈求崔圆解救,终于免去死罪,郑虔被贬谪为台州司户参军,王维只是降级处。

08、被贬台州,教化百姓

757年寒冬腊月,郑虔以老弱残身,长途跋涉来到台州。当时“台州地阔海冥冥”,地处荒僻,文风未开,郑虔衣冠言动,不同时俗。

台州人与郑虔相互认为对方怪异,有“一州人怪郑若齐,郑若齐怪一州人”的说法,郑虔曾自叹“著作无功千里窜,形骸违俗一州嫌”。

他并未因自己的不幸而消极出世,反而振作精神,以教化台州百姓为己任。

于是郑虔首办官学,选择民间优秀子弟来教导。大到冠、婚、丧、祭之类的礼仪,小到升、降、揖、逊之类的礼节,他以身作则,亲自示范。

在他的努力下,台州的民俗日趋淳朴,士风逐渐奋起,文化教育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09、擅长诗书画,精通军事、医学

郑虔在台州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文化教育上,他的书画艺术也为当地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郑虔的画风,其山水画以墨色见长,尤其是树枝描绘得老练硬朗,显示出独特的艺术特色。被誉为山水画领域的杰出人物。

七贤出关图此画是郑虔所做,画面内容是张说、张九龄、李白、李华、王维、郑虔、孟浩然等七人出蓝田关,游龙门寺的典故。

在台州期间,郑虔经常将自己的书画作品赠予当地士人百姓,不仅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台州文化艺术的发展。

在诗歌方面,郑虔的作品风格独特,意境深远,郑虔的诗作主要包括《闺情》和《与林元籍郊行》,其中,《闺情》的内容是:

银钥开香阁,金台照夜灯。

长征君自惯,独卧妾何曾。

郑虔不仅在诗、书、画方面造诣深厚,还精通天文、医药和音律等广泛知识。

郑虔还长于地理,各地山川的险易、地方特产、驻兵的多少,他知道得准确详细。

他曾写了一本《天宝军防录》,书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的军事防御体系和战略部署。

文字简练,叙事详尽,读书人都佩服他善于写书,称他为“郑广文”。

他写作的七卷医书《胡本草》则收录了大量草药知识,填补了《神农本草经》的缺漏。郑虔的药方汇编取名《西极》。

郑虔从旧书中选出有流传价值的文章四十多篇,国子监司业苏源明为这部书起名叫《荟萃》。

《会粹》记载了各类珍稀动植物或社会异闻以及自然界奇异怪物,是研究唐代社会文化和自然生态的宝贵资料。

759年,郑虔于台州官舍病逝,享年六十九岁。杜甫知晓后,悲痛万分,在《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一诗中写道:

故旧谁怜我,平生郑与苏。

存亡不重见,丧乱独前途。

豪俊何人在,文章扫地无。

羁游万里阔,凶问一年俱。

白首中原上,清秋大海隅。

郑虔才华横溢,他擅长诗书画被唐玄宗称为“郑虔三绝”,他和杜甫成莫逆之交,被杜甫称老师。

但他仕途坎坷,多次被贬,因写书稿被贬十年,后来被贬台州教化百姓,他还精通军事、医学、音律,可谓全才。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229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