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回顾」影评_《Dune:Part One沙丘》:为什么说沙丘是“最难拍的故事”?
「经典回顾」影评_《Dune:Part One沙丘》:为什么说沙丘是“最难拍的故事”?
/「经典回顾」浓咖/
IMDB评分:8.0/10 烂番茄指数:83%

作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科幻巨匠之一,弗兰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的代表作《沙丘》对未来人类的星际文明社会有着细致入微的想象和刻画,在科幻文学中树立了不可取代的地位。2021年,这部史诗科幻大作,经由丹尼斯·维伦纽瓦(Denis Villeneuve)改编执导,终于被搬上了荧幕,不负众望地斩获了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视觉效果等多项大奖。
故事发生在遥远的未来,人类已经进入星际文明时代,世界上只有一位皇帝,以及互相制衡的各大家族和统治者。为了打击厄崔迪家族,皇帝将能产出“香料”的沙丘星球厄拉科斯划给厄崔迪家族管理,意在引发原本负责管理沙丘的哈克南家族与厄崔迪家族相斗。厄崔迪家族继承人保罗(提莫西·查拉梅Timothée Chalamet饰),和他作为姐妹会成员的母亲杰西卡(丽贝卡·弗格森Rebecca Ferguson饰)在各种阴谋、袭击中成功逃脱,躲过沙虫,最终与沙丘原住民弗雷曼人结盟——要一边展现这些值得反复推敲的科幻设定和人物关系、一边推进情节,也正是说《沙丘》“难拍”的主要原因。导演使用了主线与支线交织、梦境与现实切换的多层叙事结构,既展现了宏大的世界观,又细腻地描绘了人物的情感,整体虽然更加考验观众的接受能力,但也令观众收获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除了细腻的文戏外,《沙丘》也有着震撼人心的视觉冲击力。作为一部科幻题材电影,片中善于运用大远景和巨物的奇观来营造不同寻常的氛围。比如在皇帝使节的球形飞船降临在绿洲中的片段,就使用了大远景来展现保罗故乡的山清水秀,同时人造的巨船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强烈对比,产生了一种奇异的美感。而在飞船降落厄拉科斯星时,影片首先反常识地使用了飞船向上着陆的视角;在大远景镜头中,飞船在画面下方,巨大的星球占据画面上方的大部分,突出了自然的压迫感;随后是一个大远景的俯视镜头,聚集的弗雷曼人像蚂蚁一样渺小,巨大的飞船的影子将他们笼罩,突出了两方力量的悬殊。

影片中还运用了许多对比强烈的构图,来强化视觉效果和情绪感染力。比如保罗搭乘直升机,看着沙虫将采集车吞噬的片段中,使用了一个三角形构图的逆光镜头,突出了前景的保罗、雷托和直升机的轮廓,和后景沙虫的血盆大口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危机感;而在保罗和杰西卡逃离沙虫的片段中,沙虫从沙漠中起身直面保罗的镜头里则使用了对称构图,使沙虫居中并且占据了大部分画面,突出了沙虫这一主体的恐怖。沙虫作为影片中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元素,既是自然力量的象征,也是对人类贪婪的隐喻。影片使用多种手法来强调人物和沙虫之间的冲突感,其实也是为了引发观众对于人性、自然和生存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该片在光线与色调运用上也有着显著的风格。影片整体多使用自然光来增加真实感,并且用强烈的明暗对比,辅助了氛围和情感的表达。例如在沙漠场景中,阳光下的明亮区域与阴影中的昏暗区域形成对比,突出了沙漠的广袤和荒凉;在战争场景中,战斗双方身上的明亮区域和角落缝隙的昏暗区域形成对比,隐喻了权力斗争中的暗流涌动。片中多使用金色与橙色的暖色调来强调沙漠环境;在夜晚或深邃的地下空间中,则使用蓝色的冷色调来营造紧张气氛;战争场景的灰色调和深红色调则强化了冲突感,残酷感。

《沙丘》的镜头语言精致丰富,充满了导演在改编过程中的巧思。在观看过程中,我们跟随主人公保罗的视角,得以一步步深入探索充满幻想色彩的未来世界,却也处处看得见现实生态、宗教、政治和哲学问题的影子。在所有人的命运都被压迫到极限的最后,保罗做出了突破——随着他加入了弗雷曼人的队伍,我们可以预见,故事必然会进入更加庞大、充满冒险与机遇的篇章。
声明
本专栏任何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经过许可转载的,不得擅自篡改、歪曲文章内容,摘录文章内容时不得违背文章原意,且在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自本专栏。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