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丨村上春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跟现实告别,入梦境躲避

重读了村上春树的早期作品《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不得不说,这是村上最深奥、最晦涩的一部作品。村上后期的《海边的卡夫卡》《奇鸟行状录》《1Q84》等经典,与之相比,简直是《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之间的差异。

村上在作品中虚构了一个世界——那里被高墙围蔽,独角兽在城门朝进暮出,每个人都失去了自身的影子并进而失去了心,而失去心的奖励是获取了永恒的快乐……

这个世界一无所有,这个世界却应有尽有;这个世界完美无缺,而拥有缺陷才足够完美,是这个完美的世界唯一的缺陷。

在这本小说中,村上春树第一次采用了他后来格外喜爱的双线式叙事结构(虽然还尚未采用第三人称)。不过很明显,和世界尽头相比,冷酷仙境才是村上熟悉的生活模式。

我猜想,在写作这部小说时,村上应该在希腊或意大利等某个冬天格外寒冷的地方旅居。如果说冷酷仙境是他生长于斯的祖国日本的话,那么世界尽头便是他当时旅居所在的国度。

因此,尽管村上是从小看着外国小说长大的,但他更为熟悉的依然是日本的生活。那里有他所习惯的一切——地铁、商店、洗衣店、台阶上的蜗牛、图书馆里的女孩、冰箱里凉瓦瓦的啤酒,还有每天吃饭睡觉的家。而对于异国他乡,虽然有很多奇怪的人、奇怪的事、奇怪的景色让他震惊不已,但终归写起来,要比写家乡困难许多。

这一点,从“冷酷仙境”和“世界尽头”章节的篇幅与字数即可见一斑。

我还有一个推想,虽然村上自称他从小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但他一定是有过什么与幽闭恐惧类似的不愉快的经历。

在他的小说中,总是出现让人心里发毛的密闭空间——《挪威的森林》《奇鸟行状录》里面的井,《刺杀骑士团长》里的地窖,《舞舞舞》《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里的电梯,《刺杀骑士团长》《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里的黑暗幽深的地下隧道……

在这本书中,村上把幽闭恐惧发挥到了极致。电梯没有按钮,衣柜里藏着隧道入口,隧道内彻头彻尾的黑暗,看不清形状但唏唏嘘嘘发出恐怖声音的夜鬼,脚下不知深为几许的洞穴,洞穴中钻出来的千万条蚂蟥(《海边的卡夫卡》中也描写了这玩意,我老家的稻田和池塘里也有这东西,黏糊糊的吸人血,我小时候就曾被它叮过,不能拽,只能用手拍打),黑暗中的河流,突然上升的水面,水中的怪鱼……

村上用多本小说来描写这些。这就类似我上大学时曾因挂科险些被学校降级,心中充满了对这一往事的恐惧,需要漫长的时间来治愈。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诉诸文字,在小说中进行强调甚至高呼,我已彻底打败恐惧,从此不会再担心害怕了!

对于现实生活,村上认为是扭曲的。

村上自己有家庭,但他书中的主人公,无一不是单身,没父母、没妻子、没孩子、没兄弟姐妹。显然他企图通过作品来兑现单身的梦想。

村上长得不高大帅气,人也有些内向,如果不是知名作家,很显然不是招女孩子喜欢的类型。但他书中的诸君,虽然都是普通人一个,却无一不讨女孩子喜欢。形形色色可爱的、性感的、温柔的、知性的女孩纷至沓来,追着他,照顾他的饮食起居,甚至轻而易举就和他上床。这显然又是村上先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安慰的写法。

只有音乐、文学和美食,是村上永远的朋友。他用大量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美好。

在他虚构的世界里,也有图书馆。人们的记忆,装在独角兽头骨里,在图书馆架子上森然成列。

世界尽头原本是没有音乐的,所以他要想尽办法把音乐找回来。不然他就没办法躲开现实的世界,而永久活在这个他虚拟的世界之中。

终于,随着故事推进,两个世界无可避免的要在某一条线上重叠。

我想,村上终究还是要离开梦境,回归现实。然而我错了,他选择了放弃。他任由影子独自沉入湖中。村上选择了跟现实告别,入梦境躲避。读罢全书,我不禁喟叹一声,哎,真是个悲伤的故事啊!尽管村上给这种选择安上了一个有责任感的说法和一个爱的名义,可我还是觉得他不够勇敢,没有做出一个男子汉该做的决定。

记得05年第一次读这本书时,没太看懂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只是觉得计算士啊、符号士啊、夜鬼啊、声音消除啊、模糊计算啊什么的……写得很神奇,说是科幻小说也不为过。

但这次重读,真的有了太多新的感悟和新的收获。

记得当年曾把书推荐给一位同事。结果同事草草看了几章,就把书退回来,问,你能看懂吗?这都写了些什么啊?

我笑了笑,没有回答。

我不敢说能够完全理解这部作品。我只是从中获得了我想获得的东西,以及一份阅读所带来的不同于其它任何一种快乐的快乐。

版权声明:
作者:ht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237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