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被袭击

最近看到一个女律师在庭审过后被对方拿榔头袭击的案件,开始以为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泄愤案,后来仔细看了一下,发现真实的情况其实还是比较炸裂的。

大意就是女律师代表开放商参与诉讼,然后弄得买到烂尾楼的业主实在没有办法,就是房子拿不到,还要继续还银行利息,这是把业主逼上绝路,他在毫无过错的情况下却要承担一切不是他所造成的后果,就非常魔幻。

然后律师的团体就跳出来了,说什么打人者要承担责任,要拿起什么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所以这种活生生的案例就是告诉我们法律其实就是统治阶级维护社会的武器,权贵是可以感受到法治的温暖的,但是法治是不会为底层人民供暖的,要是事情闹大了,还担心爆破小组上门给你送温暖。

这里想说一下律师这个行业,其实我个人的确是对这个职业有偏见的。毕竟法律是人为制定的,既然是人为制定的行业,就必然有取巧的地方,就是最终解释权归官方所有,就跟古代的免死金牌一个道理,皇帝想认就认,想不认那玩意就是废铁。

很多律师都希望中国的法治跟美国一样,估计良心是有问题的。美国是一个“讼棍”型国家,就是其实不是它多法治,而是有利益集团垄断了法律的解释权,人为地去制造信息差,再通过法律来给自己牟利。所以结果是否正义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众多纷繁复杂的程序手段牟利罢了。

儒家社会是一个用道德治理的国家,虽然道德治国也很玄幻,但官方为了防止自己不被放在火架上烤,对最终结果的判决多少是有点顾虑的。

至于什么红圈所,我个人认知有限,觉得这玩意也是西方文化糟粕,本质是一种利益集团的勾结罢了,而且这个圈子在不断地坚固自己。因为这个行业是几乎不可能通过科技变革推动的,法律改革也是一个进展异常缓慢的事情,我记得在《想点大事》这本书里面就提到过,为什么神童不学法,是因为这一行的确不是靠智商或者人才去推动发展的行业,可能是众人辩论达成一个标准,亦或是当案例积累到达一个数量后,才会有变革。

任何一个行业想要获得超额回报那就必须建立一个壁垒,巴菲特喜欢投资那些有品牌溢价的好公司就是因为这些牌子是强大的护城河,他不喜欢投资科技行业的原因就在于科技行业的护城河变化太快,日新月异,今日的强者明日可能就死无葬身之地。

那法律行业能靠什么建立壁垒,科技手段自然不是,那就只能利益集团结合在一起共同去维系一块不怎么会增长的市场蛋糕,表现形式就是红圈所。

这里简单谈一下自然科学的行业和社科行业的从业区别。比如在理工科行业中,自然科学的真理或者是正常的实验结果不会以人的意志发生转移,π在中国等于3.14,在美国也绝不可能等于4.13。

但是在人为制定规则的行业中,比如什么面试啊,写材料啊,法律啊,其实里面的回旋余地特别大,我觉得自己写作水平还行,但是每次领导都觉得不够好,然后有一次我说你给我看篇你觉得你写的好的吧,然后我一看,也不咋地啊,当然也可以说我文化素养不高,水平不行,但是这种人为制定规则的行业,的确不好区分高下优劣,你非要说《斗罗大陆》比《红楼梦》强,那也不是不行,毕竟文无第一啊,你按照你心中的准则爱怎么评价就怎么评价。

那这个所谓回旋余地的猫腻最大能有多大呢?就算是颠倒黑白,逆转乾坤那也不是不可能。

好比有新闻说过有人当着一个父亲的面猥亵他女儿,被父亲打伤了,结果这个父亲被刑拘,这就非常可怕加魔幻了,还有就是什么正当防卫的界定了,现在感觉即使一个人被打死都是不能还手的,一旦还手就是互殴,我真是越来越不相信法律会保护我们这些普通人了。

现在看来中美GDP的含金量都不算高,果然是一个比烂的年代。中国的水是水在了房地产上面,一堆钢筋混泥土最后能贡献啥,美国那边就水在什么医疗法律上面,什么跟医生聊天15分钟5600美元,这是干啥,享受“话疗”?能带来什么社会发展吗?

我还记得我公司的法务跟我说,法律这一行干久了,道德感会越来越低,诚不欺我。这也不禁让我想起了《九品芝麻官》中的方唐镜,那个跳进来跳出去的表情包真是经典中的经典,但是应该没人会共情这种无良货色吧。

PS

1、真正的法治实现太难了,统治阶级和底层人民感觉都不是一个物种。

2、法律最终解释权不能落在一个少数集体中。

3、也有让人落泪的好律师,比如唐帅律师,大家有空可以看下他的故事,专门为聋哑人申冤的绝版律师,这种人真的配享太庙。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258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