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如何走向衰败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在微信公众号:凭栏望远,ID:凭栏翠袖)文责自负。

《红楼梦》讲述了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薛家是一出场就已经衰败了的。

贾雨村看到的护官符里形容薛家: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

给人感觉薛家富贵泼天,富可敌国。

后边作者才具体描写说:

本是书香继世之家。…… 且家中有百万之富,现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

薛家祖上做过紫微舍人,紫微舍人也叫中书舍人,是魏晋时就有的官。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掌传宣诏命。南朝沿置,至梁,除“通事”二字,称中书舍人,任起草诏令之职,参与机密,权力日重。

隋唐时,中书舍人在中书省掌制诰。隋炀帝时,曾改称内书舍人,武则天时称凤阁舍人,简称舍人。唐玄宗开元元年,取天文紫微垣之意,改中书省为“紫微省”,紫微省中种紫薇花,故亦称紫薇省,中书舍人(在唐代位居正第五品上阶 )为紫微(薇)舍人,又称为紫微(薇)郎。开元五年(718),恢复旧制。 但“紫微(薇)舍人”等的称呼却沿用了下来。

宋初亦设此官,实不任职,另置知制诰及直舍人院起草诏令。元丰改制后,始仍掌其事。紫微舍人的品秩,在唐朝与子爵同级,在宋朝与伯爵同级。鉴于《红楼梦》中地名和官称多沿用唐朝的,不妨把薛家祖上曾任的这个紫微舍人看作子爵级别。

四大家族,贾家是公爵,史家是侯爵,王家是伯爵,那么薛家为子爵出身,也很符合护官符的排序。

清朝有八大晋商家族,因为清廷入关提供军需物资支持而立功,得到了清朝皇室的信任,成为直达天听、既富且贵的皇商,从此世代效忠于清王朝。 顺治帝曾在紫禁城设宴款待八大家族,封官授爵,并召之入籍内务府,御封为“皇商”。

这是由皇帝任命,以官方身份管理朝廷经营的国营产业,代表皇室营商的资本家。

曹家的江宁织造,便是为宫廷供应织品和绸缎的皇商。三大织造作为皇商,共同经营江南地区的丝织产业。皇商受皇室委任,代表官方营商,垄断由朝廷经营的重要产业,皇商的性质类似于现代大型央企的董事长或总经理。

商人与政治家勾结,协助政治家夺取天下的案例,古已有之。李渊父子从太原起兵时,木材商人武氏从财力上大力资助,李渊父子就是凭借当时天下最精华的太原军队和武氏的财力开始夺取全国政权。而武家后代中也出了中国唯一的一个女皇帝。

不过,有关薛家因协助皇帝打天下而发迹的事,《红楼梦》作者无意施用太多笔墨,大概也不想给人太多与本朝相关的政治联想。他更想强调的是薛家的书香传统。

薛家祖上做过紫微舍人,这是个文官,而且必须要学问和文笔足够好的人才能胜任。然而,这位薛氏祖先并没有让自己的子孙继续为官,而是让他们经营家族产业,同时利用自己早先在朝廷的影响,给薛家谋了一个皇商的资格。

学而优则仕,仕不行则商。看到皇帝难伺候,做官有风险,不如回家带货发财------这思路有点儿范蠡的影子。明哲保身,只求实际不慕虚荣,这大概是历代薛家掌门的指导思想。包括薛宝钗的言行也是这个味道。

薛家虽然经商,却也保持着书香门第的风尚。

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儿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极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姐妹弟兄也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背着我们偷看,我们也背着他们偷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丢开了。

宝钗的祖父,自然就是那位紫微舍人的嫡长子了。他酷爱藏书,并且在家族中营造了一种男女都要读书的氛围。连国子监祭酒家的家风也不过如此吧?

李纨的父亲李守中

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

而薛家,也是到了宝钗父亲这一代家长,开始严禁子女读诗词歌赋和小说戏曲,但那是在宝钗已经饱读闲书之后。有人说,薛家衰败是源于他们家的兄弟姐妹都怕看正经书,都没出息,都不正经,于是家就败落了。

其实大多数识字的人,都喜欢看闲书,也就是“不正经”的书。就连《红楼梦》本身,按当时的标准,也不算是一本“正经书”。

大凡读书的人,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真正博学多才爱读书的人,这种人往往是学霸,读书喜好广泛又雅俗共赏,因为阅读理解力优秀,所以能博闻强记,同样的时间内能看更多课外书籍,还不耽误课内成绩,这种人是可以真正享受到读书的好处的。比如林如海父女便是。贾雨村也是,所以他能得到林如海的赏识,被聘为教师,只是他人品不佳,读了圣贤书却不肯致用。

第二种是文凭混子。他们其实并不爱读书,但是为了谋生和前程,不得不读。日常能看到很多高学历的人却并不具备基本的人文素养和读解能力,因为他们只读应试教育要求的书,对学到的知识也是死记硬背。这种人加上贾雨村那种人品不佳的博学者,都被贾宝玉视为禄蠹。《红楼梦》里有几个读书成绩好的,比如傅试,还有早年的贾敬;读得不认真的,贾赦,贾珍和贾琏,都属于此类。贾赦说:

咱们这样人家,原不必寒窗萤火,只要读些书,比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儿的。何必多费了工夫,反弄出书呆子来?

所以他们的态度是读书只需要点到为止。而贾琏虽然被冷子兴评价为“不肯读书”,却也被兴儿形容为“十年寒窗”。这种人放到现代社会,一旦拿到了目标文凭,有了工作挣了钱,就再也没兴趣碰任何书本了。

第三种人是只看自己感兴趣的书。这种人读书不是为了文凭和考试,而是为了个人兴趣。这种人和第一种人一样,属于终身学习者,但是他们的兴趣比较窄,一旦要他们为了考试和谋生去读书,他们就无比痛苦,所以,这种人往往有点不切实际。当然,也有些人很幸运,他们爱看的书恰好是行业需要的,于是兴趣钻研促使他们成就了一番事业。其实宝玉就是这种人,他喜欢诗词歌赋和女性用品。如果他生在现代社会,说不定他会成为女性日用品专家或者时尚带货网红等等。可惜他生活在一个价值观单一而且个人出路受限的时代,所以他被视为不学无术的人。

而贾政则是少年时代属于第三种人,后来理想是成为第一种人,最后被现实压迫成了第二种人。

宝钗口中提到的薛家那些兄弟姐妹,也都属于第三种,其实这种人才是读书人中的大多数。这些人固然很难靠科举出人头地,但是作为皇商家的子弟,也不一定就会因此败家。但是,因为薛家子弟中没有有力的在朝为官的人,薛家要想维持荣华富贵,就只能向外求。

薛宝钗的父亲娶到了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家的三小姐。王家是伯爵之家,也曾接驾过。王熙凤说:

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至今王家的大爷应该还是在金陵那边掌管相关外交事务。而二爷就是政治上处于上升期的王子腾,初任京营节度使,后擢九省统制。大姐在书中从未露面,可能已经去世,二姐嫁给荣国府二老爷,是贵妃元春的生母。

如此显赫的王家,肯把三小姐嫁给薛家大少爷,说明薛家门槛不低,宝钗的父亲也是个出类拔萃的人物。与王家结亲,是薛家为了维持住家族煊赫所做出的最后努力。

然而,很遗憾,这位王三小姐给薛家生的掌门人,是个“呆霸王”。霸王是形容他的脾气,这是被母亲给惯坏的。而呆,说的是他的智力。薛家在经历了几代能苦心经营长袖善舞的掌门人之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智商回归。所以薛家老几辈儿使心眼子挣来的便宜家业,都要在智商严重欠费的薛蟠身上统统还回去。

前述几种读书人类型,薛蟠哪种都不属于,因为他根本不读书。

这薛公子学名薛蟠,表字文起, 五岁上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字,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虽是皇商,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不过赖祖父之旧情分,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其余事体,自有伙计老家人等措办。

因为有薛蟠这样一个人物,薛家“书香继世”的名头,有了很大程度的付之流水。幸亏还有一个聪明妹妹薛宝钗,读书识字比哥哥强十倍的。所以薛父在世时,酷爱此女。

薛父是薛家承上启下的一代,能识别出女儿读书胜过儿子并由此更加疼爱,说明他自己也是个好读书的,看到女儿读言情故事而打骂烧书,也表现了他身上类似于贾政的那种道学的一面。但他比贾政能干,能支撑起薛家的家业,能给宝钗和薛蝌以身教,这是他杰出的地方。

薛姨父与薛姨妈,大概是那种大丈夫小娇妻类型的婚姻。薛姨妈是那个时代的典型贵妇,温柔慈爱,但智商不高也没啥主见。平时只知道慈祥对待孩子,结果慈母多败儿。丈夫死了,她靠不住丈夫就靠儿女,儿子不成器女儿又年幼,她就想进京倚靠二哥,结果二哥不在家,她就投奔二姐和二姐夫。总之,虽然是商人妇,可她做不到像夏金桂的母亲那样独力撑持一份家业。

在智商遗传方面,儿子遗传母亲多些,女儿遗传父亲多些。再加上薛家气数已尽,所以薛蟠的智商就低于常人了。

薛姨父早就对儿子感到失望,但他并没有广置姬妾去生别的儿子,而且依旧对薛姨妈恩爱有加。看原著中薛姨妈的温柔慵懒气度,应该是在婚姻中得到了爱的滋养的,所以才能那么热爱生活享乐,用正面的口吻跟晚辈谈起对婚姻的畅想。

薛姨父本身还有一个弟弟,也就是薛蝌和宝琴的父亲。他也是商人,但他是“好乐的”。这种富三代又不做家族掌门,自己早已财务自由,只是趁公务之便游山玩水享受生活,赔与赚都无所谓了。宝琴的父亲也爱读书,爱风雅享乐,所以能结交梅翰林,也能交往外国友人。但是,他这样的个性,也不是商场上杀伐决断的料,所以,给薛姨父也帮不上太多忙。

这代皇帝与薛家的交情日薄,家族中又没有能襄助的膀臂,而且后继无人,可以想象,薛姨父的内心是何等焦灼。

焦灼加上劳累,薛姨父早早去世了,丢下了娇滴滴的妻子,傻乎乎的儿子,还有稚嫩的女儿。于是薛家塌了天。

自薛蟠父亲死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

这种消耗带来经济上的衰败,在邢夫人这样的外人看来,薛家是大富,但是薛家自己人知道,已经今非昔比。

宝钗看到未过门的堂弟媳妇邢岫烟居然也戴上了碧玉佩,就说:

这些妆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的小姐,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 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将来你这一到了我们家,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只怕还有一箱子。咱们如今比不得他们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

电视剧里丑化宝钗,让她穿得一点也不从实守分,还有脸教训岫烟

一箱子金银首饰,在岫烟来说,算是嫁入了豪门,但对于生在豪门的宝钗来说,已经是家业衰败之后的余辉。七八年之前,大概就是父亲还在的时候吧?那时的宝钗也曾经锦衣华妆,而不是现在这种样子。

宝钗不但警告岫烟,还在离开大观园时劝谏王夫人:

如今彼此都大了,况姨娘这边历年皆遇不遂心之事,所以那园子里,倘有一时照顾不到的,皆有关系。惟有少几个人,就可以少操些心了。所以今日不但我决意辞去,此外还要劝姨娘:如今该减省的就减省些,也不为失了大家的体统。据我看,园里的这一项费用也竟可以免的,说不得当日的话。姨娘深知我家的,难道我家当日也是这样零落不成?

宝钗看出贾家也衰败了,不好直说,只能说王夫人这几年“皆遇不遂心之事”,又说,节省费用也不失大家体统,比如我们薛家,当初也豪华过,现在也零落了。

所以薛家现在,真成了贾家的穷亲戚了。穷亲戚就要有个穷亲戚的样子,宝钗变成了一个不爱花儿粉儿,衣服也从不熏香,穿衣颜色也低调的小姐。王熙凤给蘅芜苑送来古董摆设,她都拒收,宁可住在雪洞一样的屋子里。就算是自幼被命令戴上保命的金锁,也是要戴在外衣里边的。

薛姨妈也成了贾母的玩伴,陪着逛园子听戏打牌聊天,颇有些女清客的味道。其实清客也罢,亲戚也罢,哪里有那么清晰的界限?刘姥姥也是贾家的亲戚呢!多年的受宠爱贵妇生涯,把薛姨妈滋养成为一朵温柔随和的老解语花,会吃会玩,善解人意。

而薛蟠却一如既往地任性,他似乎认识不到家境的变化,依然花天酒地。争买丫鬟,打死人命,花钱摆平,交了学费进贾家义塾,却不读书,只花钱勾引学弟。义忠老亲王私人定制的有市无价的铁网山樯木棺材,他白送给了贾珍收殓儿媳。宝玉说给黛玉治病的方子,王夫人嫌贵,他却拿去寻了二三年, 花了有上千的银子配成……

总之,各种值得不值得的花费,他都豪迈出手。一方面是他真的傻,不知道家境不如从前了。另一方面也是薛姨妈惯着他,母女二人能省则省(正好宝钗也愿意省),但不能亏了儿子。

宝钗也自有一番心思:

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

她会关心家族企业里的业务和账目,也会提醒哥哥给伙计们请客犒劳。湘云抱怨婶娘为了节约裁缝女工费用而命她帮忙做针线,而宝钗这边早已开始了这种生活。好在薛家人口不多,所以不必太累。

但是对外,宝钗的大方似乎不比哥哥差多少。湘云送的绛纹石戒指,被她转手送给了袭人。新做的衣服,被她送给王夫人去装裹金钏。她替湘云办螃蟹宴,给黛玉送燕窝,帮岫烟赎大衣,还给生病的凤姐找人参……

宝钗虽然自己简朴,遇到为别人撒币的时候却是毫不迟疑。不知她是在为“命小福薄”的自己积德,还是抱着“反正我们家也注定要倒台了,与其被哥哥这样胡乱败家,不如让我来撒币还能更有意义一点”的想法。

所以,当黛玉自称是投靠贾家来的,宝钗说“我也是一样”“同病相怜”,这是实话。

如果薛蟠人物出众,能像薛姨父那样,与京城名门闺秀结亲,依附岳家威势,或许还能帮薛家再度续命。无奈薛蟠“呆霸王”名声在外,连妹妹选秀可能都受这个负面影响,他自己招亲的困难就更不必说了。何况他本人还对女性极为挑剔。

薛蝌这种才貌俱佳的少爷,娶到钗荆裙布的邢岫烟,都不觉得委屈,反而很合意,薛蟠更是无法要求家世和人品两全。但薛蟠眼高,挑来挑去娶了个外具花柳姿内禀风雷性的夏金桂,表面看夏家是宫廷盆景供奉,也十分富贵,实际却是没有教养的暴发户。夏金桂这个搅家精的嫁入,给本已羸弱的薛家带来了摧枯拉朽的风暴。

宝钗算是薛家唯一一个清醒懂事的人,但她能为家族所作的也很有限。父亲和叔叔都早逝,母亲和哥哥糊涂,婶娘病危,堂弟堂妹都年幼。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忙料理家务,安慰母亲。再有就是嫁个好人家。

选秀入宫也许是一条可行的路径,宝钗也有过“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愿景。当她把贵妃表姐赐的麝香珠串戴在腕上的时候,未尝不想也沾沾娘娘的喜气,复制她的成功之路吧?

可惜因为种种原因,入宫的理想也成了泡影。薛家日衰,在京内的人脉也有限。宝琴嫁给定亲的梅翰林家,还一波三折,那么宝钗择婿的艰难也就可想而知了。

虽然对聪明英俊的表弟宝玉有过好感,但毕竟他俩理想和价值观不同,而贾家也是风雨飘摇,所以,对宝钗而言,宝玉实非良配。

最后贾家日衰,黛玉死后,宝玉和宝钗也各自很难觅到更好的配偶,于是在长辈撮合之下成婚,表面看是一对璧人,实际上,从精神层次说是貌合神离,从家族利益考虑也只是抱团取暖。

四大家族虽然最先败落的是薛家,但最终薛家可能倒是最不那么惨的一个。因为薛家祖先最懂得明哲保身,最早离开权力中心,以富商身份逃避政治风险,所以,虽然四大家族一损俱损,但薛家因为并无政治实权,因此在另外三个家族倒台后,顶多是财产受损,却不必伤身殒命。

“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其实是雪景,树倒猢狲散之后,唯有雪(薛家)留了下来,靠着薛蝌和邢岫烟这对淡泊名利沉稳睿智的小夫妻,或许还能留住薛家一脉之传。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281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