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再迁新居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家近是个宝”想必这句老话无人不知,等我小学四年级后,对这句话便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命运如四九寒冬肆虐的风,刀子般插入我平静的生活。这次搬家是政府拓宽马路,我们没得选择,我的童年连同那棵枣树被无情地拔起。
90年代,拆迁就像政治任务,偌大的院子赔偿款也如凤毛,因为我年龄太小,按补贴及分房政策,甚至分不到独立的空间,理由可能就是:不能自理,需父母照顾。百般无奈下,老祖分的牡丹园附近的两居室,而我家就比较可怜了,分得六里桥附近的一居室,三个人挤在40平米的刀柄房(形容房屋的布局像一把菜刀,在当时年代不是好户型的代表,进门玄关窄小,先是厨房,依次洗手间、客厅、卧室、阳台,户型东西走向,采光极差)里。可能为了节约空间与多容纳一些居民,楼房之间密度紧凑,我们家被分配在二层,正对东,正东仅10米左右就有一座楼房竖在中间,本来采光效果不佳给再有这栋楼房的加持,晨光由8点升起,直到11点左右转到南方,这段期间内,它只是不舍地给我们一点点“颜色”瞧瞧,所以,我印象里,新搬的这个家像是老鼠窝,黑黢黢、可怜兮兮的黑窑洞。
小区楼群低矮,每栋楼单元不同,决定它的体积不同,密密麻麻像多米诺骨牌,看似不规则却又极规律地摆放成为圈形,大概设计它的人曾经设计过监狱吧!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在爸爸妈妈地陪同下去看我们的新居,那天,霓虹初上,我们三个矗立在阳台上,因阳台还未封,刚入秋的凉风送来阵阵清爽,爸爸按耐不住的激动,告诉我们以后就住在这里,我们永远不用住在平房小蜗居了。他自豪地指着远处的高速公路,那里路灯照耀着一条长龙,我垫着脚,紧紧扒着墙壁,顺着爸爸手指的地方使劲眺望。
因为小区南侧紧邻京港澳高速(原京石高速)公路,站在阳台可以清晰地听到高速上往来车辆的呼啸声。偶尔间歇下来,没了大车的咆哮声,小区里鸦雀无声,静得让人压抑。爸爸告诉我那些小汽车驶向何方,又搂着妈妈的肩膀,转头侧目,悄悄地耳语叙说们新居的装修方案。
一盏青灯下,晚风徐来季,与您追忆今昔时光!
分享生活点滴,汇聚人生智慧……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296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