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怎样拿“祖父曹寅”名讳大开玩笑和淫笑?

【 红楼日月:连载203】

(接上文,贾母说的《续琵琶》,原始证据)

《红楼梦》

还有傅济生老先生提供的证据:

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府宪展先生《今传本〈续琵琶〉不是曹寅所撰》(载《中国古代戏曲论集》,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年版)一文,主要是从作品主旨、扮员分配、情节结构、人物穿场和避讳等方面立论。值得注意的是,避讳方面,指出今北京图书馆收藏的残本《续琵琶》,不避曹寅之父曹玺的“玺”字,作为该剧非曹寅所写的重要理由。

此外,还列举了古代各类典籍对相关剧目的记载著录情况:

明《红雨楼书目》著录《续琵琶胡笳记》,但未云作者名氏。

明《远山堂曲品》著录《胡笳记》,又称《续琵琶记》,题撰者为黄瘁吾。

清《传奇汇考》在顾彩名下著录有《续琵琶》。

顾彩(1650年—1718年),字天石,号梦鹤居士,江苏无锡人。顾彩工曲,与孔尚任友善,尚任作《小忽雷》传奇,皆彩为之填词。自作有《南桃花扇》及《后琵琶记》各一本,《曲录》传于后世。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顾彩客寓北京,会友唱曲,名噪天下。

由以上剧目记载可见,《续琵琶》传奇不但在康熙以前曾演出过,而且还有钞本流传,属于明代遗传的可能性最大,而不是曹寅所作。

综上两种观点:

目前红学考证认为,《续琵琶》是曹寅所撰,曹寅是曹操后裔,所以在《续琵琶》中为曹操翻案。而《红楼梦》的作者,是曹寅的孙子曹雪芹,所以在《红楼梦》中提到其祖父所作的《续琵琶》。

反对方认为,《续琵琶》不是曹寅所作,《红楼梦》中的《续琵琶》跟曹寅没任何关系。因此,曹寅是不是曹操后裔,跟《红楼梦》没关系。《红楼梦》的作者,也跟曹寅家没关系,《红楼梦》中的曹雪芹,跟“石头”一样只是个化名,并不是曹寅的孙子,跟曹寅家没关系。

那我们就把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放到《红楼梦》中稍作检验,一验即明:

先看这个“孙子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是怎样写其“祖先曹操”的?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

很清楚:红楼作者把曹操与桀纣同列,跟臭名昭著的秦桧同等,说是“应劫而生者”!是“大恶者”!

再看脂砚斋批语,怎么写曹操?

那甄家丫嬛撷了花,方欲走时,猛抬头见窗内有人,敝巾旧服,虽是穷贫,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

甲戌本侧批:是莽操遗容

甲戌本眉批:最可笑世之小说中,凡写奸人则用“鼠耳鹰腮”等语。

脂砚斋批语把贾雨村这个“奸人”,比作王莽、曹操!

如果《红楼梦》的增删者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如果《红楼梦》中的《续琵琶》是曹寅所作,如果曹寅是曹操后裔,如果曹寅在戏曲中“用外扮孟德,不涂粉墨”,把曹操塑造成了一个忠义英雄,那么:

曹寅的孙子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把自己的祖先写成“大恶者、应劫而生者”,能说得通吗?

可见这样的“红学考证”显然经不起验证!

我们再看,曹寅的“孙子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怎样拿其“祖父曹寅”的名讳大开玩笑?不,是大开淫笑:

薛蟠说看到一张“春宫”,是“庚黄”画的,宝玉强调:“你看真了是‘庚黄’?”薛蟠道:“怎么看不真!”宝玉写出来众人都看时,原来是“唐寅”两个字,薛蟠笑道:“谁知他‘糖银’、‘果银’的!”

书中在说“春宫”的时候,写出“寅”字,还说“糖银”、“果银”!有这样大不敬的“孙子”吗?这是书里明摆着的,胡适先生在考证“曹寅的孙子曹雪芹”的时候,曹家论者在附和胡适先生考证结论的时候,对“春宫”、“寅”字和“糖银、果银”都视而不见吗?在别人早就指出这些问题的时候,为什么不能给出合理解释?

胡适先生在《跋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钞本》中写道:

“此本有一处注语,最可证明曹雪芹是无疑的《红楼梦》作者,第五十二回末页写晴雯补裘完时:

只听自鸣钟已敲了四下。

下有双行小注云:

【按四下乃寅正初刻,寅此样写法,避讳也。】

雪芹是曹寅的孙子,所以须避讳‘寅’字。此注各本皆已删去,赖有此本独存,使我们知道此书的作者确是曹寅的孙子(此注大概也是自注,因已托名脂砚斋,故注之不妨填讳字了)。”

胡适先生在庚辰本上看到这条批注,便认定:

“最可证明曹雪芹是无疑的《红楼梦》作者。”

“雪芹是曹寅的孙子,所以须避讳‘寅’字。”

“使我们知道此书的作者确是曹寅的孙子。”

确是?无疑?可证明?

请看:

第10回,“张太医论病细穷源”:“卯间必然自汗,如坐舟中。”

第14回,凤姐协理宁国府期间:这日乃五七正五日上,凤姐必知今日人客不少,在家中歇宿一夜。“至正,平儿便请起来梳洗。”

第69回,尤二姐吞金自逝后:“明日时入殓大吉。”

还是庚辰本,同一钞本上,“寅卯”、“寅正”、“寅时”,这么多写“寅”的时刻,为什么那“一处”就能“证明”曹雪芹是无疑的《红楼梦》作者?“确是”曹寅的孙子?能否证明“雪芹是曹寅的孙子,所以须避讳‘寅’字”?

“曹寅的孙子”用“春宫”说“寅”字?笑“糖银、果银”?

“确是”吗?“无疑”吗?有逻辑吗?能“证明”吗?

《红楼梦》如果这样被“考证”,被“证明”,何以服众?让我等如何追随?

自洽!自洽!一个系统也好,一个模型也罢,必须先做到自洽!否则自相矛盾,不能解决,最终这个系统只有一个运行结果:崩溃!

未完,连载【红楼日月】

(点击正文前的头像或账号名,进入连载目录)

版权声明:
作者:Mr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300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