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警惕退保黑产的“陷阱”

案例简介

【真实案例,敲响警钟】

2010年,陈某在我司购买了一份康宁终身重大疾病保险。今年,陈某在抖音上无意间看到了一则“代理退保”的视频,于是萌生了退保的想法,并决定委托这个“代理退保”团队进行操作。

【信息泄露,陷阱初现】

在提交身份证、保单、银行卡等个人信息后,陈某被要求签署《委托代理合同》,并先行支付了580元服务费。对方承诺,事成之后再支付30%的差额费用。然而,当柜面接到陈某的投诉时,事情已经发生了转变。

【理性回归,撤销投诉】

经过我司的详细解释和沟通,陈某逐渐明白了保单的重要性和保障功能,最终决定保留保单并撤销投诉。但事情并未就此结束,因为陈某已经与“代理退保”团队签署了合同。

【黑产威胁,经济损失】

该团队不仅要求陈某支付高额违约金,还在其撤诉后多次骚扰、威胁甚至进行人身攻击,给陈某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精神困扰。

案例分析

【代理退保,非法敛财】

所谓“代理退保”,就是保险消费者授权第三方(机构或个人)以自己的名义办理退保。这一行为原本是保险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但近年来却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他们非法敛财的工具。这种行为不仅扰乱了保险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还严重损害了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信息安全,遭受侵犯】

本案例中,“代理退保”团队在处理个人信息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他们不仅利用客户信息办理信用卡等超出合同授权范围的行为,还未经消费者同意就擅自使用信息,严重侵犯了客户的信息安全权。

风险提示

【拒绝非法代理维权】

消费者在面对维权时,应坚决拒绝非法代理维权行为。这些组织或个人往往以“代理维权”之名,捏造事实、违背保险合同约定,不仅扰乱正常金融秩序,还可能涉嫌寻衅滋事和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消费者应珍惜个人信用,警惕法律风险,不轻信虚假承诺。

【依法理性维权】

在购买金融机构产品或享受服务过程中发生纠纷时,消费者可以直接向金融机构投诉并主张权益。若协商无果,可以向行业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若仍不能解决民事纠纷,消费者可以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消费者应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保护好个人金融信息和家庭信息。避免出现信息被外泄、盗用等风险,给自身信息安全埋下隐患。如发现合法权益受到不法行为侵害,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希望这篇公众号文章能帮助大家提高警惕,远离退保黑产的“陷阱”。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318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