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学习的学问》,学会学习再学习,高效持续学习的实践法则之一
嗨!我是井蛙读书,一个长期坚持读书的人。
因孩子上学引发一系列思考后,想要通过教育类书籍阅读分享帮助更多人避开我走过的弯路。
为了更好地分享书中精髓,近段在进行读书写作专业学习。
有教育或读书写作方面需要的书友,可点井蛙读书关注我的简书发文,或许对您会有不一样的启发。
一起读书吧!

今天继续分享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学习的学问:走出低效与无序的实践法则》。

高效持续学习的15条实践法则
01
天无绝人之路,破局就靠学习。每个人都要再给“学习”一次机会,去重新认识学习。
不论你是对生活、工作,还是其他方面不满意,改变永远是唯一不变的法门。而让自己变化最快的方法就是学习,这对每一个人都适用。
站在巨人肩膀上,我们可以看的更远,学习就是用现有的知识堆砌我们脚下的路,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
以我为例:
过去的我对说与写都很抵触,可以说是畏难情绪十足。
在我一直热爱与坚持的读书方面,也是极其低效的。
在因不善言谈带来的痛苦与麻烦让我陷入人生低谷的时候,我选择了学习读书写作。
一是为了自我疗愈,一是为了改变现状。
虽然我还没有从困境中走出来、我的读书写作能力也与好多人有差距,但与过去的自己比,我读书写作方面的提升速度是肉眼可见的。
书中薛其坤教授的例子,更是说明了这一点。
他从两次考研失败,数学、物理两科成绩都是39分,博士学位读了7年才毕业,到当上教授、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带领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成为清华大学副校长、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靠的就是学习。
所以,天不负有心人。只要你肯放下空想,开始投入真正的学习中,就能绝处逢生,化解人生路上的各种阻碍。
02
初学者一定要放弃“通过做计划提高执行力”的想法。计划是用来“完成”的,不是用来“晒”的。
作为初学者,不要寄希望于通过做计划促进自己的行动。做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更高效地完成,而不是做给人看的。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
何况,刚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对所学内容还不熟悉,即使是做了计划也不不一定靠谱。
与其绞尽脑汁做一个不怎么适用的计划,倒不如先行动起来看看水深水浅。
在我过去的学习经历中,做计划是常有的事,计划赶不上变化也是常有的事。
为什么?
计划都带有一定的确定因素,对于初学者来说,对什么是确定的,什么是不确定的都了解不够,所谓的计划也只能是做做样子,这与做计划的目的是相悖的。
所以,一开始学习的时候,不要盲目的做什么虚无缥缈的计划。先给自己留点时间熟悉情况,让自己有个反应的时间,先求知,再求稳,最后再求精准狠。
3 学习稳赚不赔,不要吝啬投入学习中的时间,投入越多越好。
人生每一步都算数,每一次努力都将成为下一次人生进阶的基石。努力学习,就会天天向上。
书中,作者以房子为例,告诉我们:学习是势头向好、持续增长的事情,要在早期就多投入。
我很认同这个观点,在我的认知里面学习是唯一只增不减的事情。
拉开时间的长度,正是因为我们的祖先一步步的学习、传承经验,才有了我们当前的繁荣景象。
远的不说,就说我自己。
虽然学习效率相对较低,但学习带来的变化也非常之大。
所以,要在学习这样确定的事上持续投入,要像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明天接着在书中探寻,为大家分享这本与其他讲学习方法的书不一样的学习方法书。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