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翻脸,乌克兰“内斗”
中国新闻周刊
乌克兰“内斗”持续升级,2024年9月初国防部长乌梅罗夫开始着手罢免国防采购局(DPA)局长别兹鲁科娃,无视国防采购局监事会的意见,2025年一二月之交的一周内,乌克兰国防采购局(DPA)负责人信息变更了五次,找谁签字成了个难题。
找谁签字,是个难题。
2025年一二月之交,乌克兰的武器采购工作又陷入混乱。在一周内,政府网站上的国防采购局(DPA)负责人信息变更了五次。为了确认找谁签字、与谁洽谈合作,该机构的工作人员、驻基辅的外交官及提供军事援助的盟国官员,不得不时时刷新网页求证。
这场频繁的领导层变动,始于乌克兰国防部长鲁斯特姆·乌梅罗夫的一项争议性决定。他无视国防采购局监事会的意见,拒绝续签该局局长玛丽娜·别兹鲁科娃的合同,转而任命另一国防采购机构负责人阿尔森·朱马迪洛夫统领两家机构。自此,掌握超过70亿美元预算的国防采购局与其上级机构国防部之间的深层冲突,演变为公开的权力斗争。
双方各执一词,互相指责对方违法和失职。乌克兰国防部称,别兹鲁科娃未能保障军队弹药供应,反而热衷于制造媒体话题;别兹鲁科娃和反腐组织则指责乌梅罗夫滥用职权,损害了国防采购局设立的初衷:打击腐败。
美国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GMF)在一份报告中表达了担忧:在乌克兰急需武器资金支持之际,基辅却要放弃来之不易的国防改革成果,这无疑是“最糟糕的时机”。
“更多武器,更少中间商”
别兹鲁科娃接管军火采购工作前,乌克兰国防部因卷入一系列腐败丑闻,声誉严重受损。
2014年以来,乌克兰社会强烈要求革新,推动政府对公共采购体系进行透明化改革。然而,乌克兰国防部以保密为由,长期游离在改革之外。在2022年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前,乌克兰国防采购体系混乱不堪,存在效率低下、人手不足、职责交叉重叠等问题。
2022年至2023年间,一系列丑闻在这片“深水区”集中爆发。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两起丑闻,一起涉及军需食品供应价格虚高,另一起涉及劣质军装。
为平息国内民众的愤怒和西方盟友的疑虑,泽连斯基撤换了时任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2023年9月,前国有资产基金会主席乌梅罗夫接掌国防部,承诺提升部门透明度。当时,这项任命受到了反腐活动人士的欢迎。
2023年11月,乌克兰按照北约标准重组国防采购部门。国防部专注于制定采购政策,将采购职能分离出去,交由两家国有企业负责:2022年8月成立的国防采购局(DPA)专门负责军火采购,而国家后勤运营商(DOT)则负责食品、服装和防弹衣等非致命性军需物资的采购。
在物色国防采购局新局长时,乌梅罗夫以及主管采购的副部长德米特罗·克利门科夫征询了反腐活动人士和调查记者的意见,别兹鲁科娃因在乌克兰电网整顿采购工作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推荐。
玛丽娜·别兹鲁科娃。
2024年2月上任后,别兹鲁科娃对国防采购局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加强供应商竞争、提高定价透明度等。其中最大胆的举措是直接与武器制造商谈合作,剔除那些依靠国际军火市场的分散和不透明来牟利的可疑中间商。
过去,乌克兰的军火合同主要通过中间商签订,导致价格虚高且供应不可靠。2022年就有一个典型案例:鲜为人知的利沃夫军火公司从乌克兰国防部获得了价值3000多万美元的合同,用于采购10万枚迫击 炮弹,但这些炮弹从未交付。乌克兰安全局调查后发现,这笔款项被国防部官员与该公司合谋挪用了。别兹鲁科娃透露,乌克兰在这类欺诈中损失了数百亿格里夫纳(1人民币约合5.7格里夫纳)。与制造商直接签约,不仅能获得更优惠的价格,还能确保更可靠的供应。不过,她也指出,对于拒绝向乌克兰出售武器的国家,中间商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25年1月,别兹鲁科娃在《乌克兰真理报》撰文总结国防采购局的工作成果:过去一年,中间商在合同中的占比从2023年的82%大幅下降至12%。该机构与全球50家武器制造商建立了直接合作关系,同时乌克兰本土制造商在合同中的份额持续增长。尽管全球炸弹短缺、弹药价格持续攀升,该机构仍成功降低或维持了主要弹药的采购价格。此外,乌克兰的盟友开始通过“丹麦模式”向国防采购局拨款,支持购买乌克兰本土制造的武器。据乌克兰国防部的数据,2024年通过这一机制生产的武器价值超过5亿美元。
2024年,乌克兰和丹麦为乌克兰武装部队的武器采购引入了一种新的融资机制,被称为“丹麦模式”。该机制由丹麦政府资助乌克兰国防企业,乌克兰方面准备一份需要资助的项目清单,丹麦专家则对推荐的公司进行审查,评估其能力。
别兹鲁科娃写道,尽管国防采购局一直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工作”,但该机构成果显著:改变了乌克兰国防采购的格局,建立了明确的市场规则,实现了“更多武器,更少中间商”,并加强了国际伙伴对乌克兰的信任。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跨大西洋民主工作组高级研究员乔什·鲁道夫评价说,在国际军援特别是美国援助因政治因素日益不稳定的情况下,国防采购局取得的这些成效尤为重要。
无法引爆的炮弹
当别兹鲁科娃接任国防采购局局长时,一位高级国防官员私下警告她,既得利益集团反对她的任命。一家北约国家的中间商更是直言,在军火市场上直接签约“不符合行业惯例”。
据《基辅独立报》报道,别兹鲁科娃上任后不久,一些被挤出乌克兰市场的中间商便开始在即时通信软件Telegram上对她发起威胁、诽谤和人肉搜索。与此同时,乌克兰安全局的保守派也在国防采购局的招聘工作中设置障碍。在别兹鲁科娃担任领导之前,该情报机构对应聘者的背景审查通常只需一到两天,而2024年以来,这一流程延长为一至四个月。
乌克兰非政府组织“反腐行动中心”(AnTac)联合创始人达莉亚·卡列纽克指出,乌克兰安全局内部盘踞着许多与军火商有关联的势力,他们在刻意破坏别兹鲁科娃的工作。另一反腐民间组织“独立反腐委员会”(NAKO)研究和政策主管斯维特兰娜·穆西亚卡则表示,一些人为了金钱、影响力和政治资本,顽固地抵制采购系统的透明化。
这些压力让别兹鲁科娃确信,改革正在发挥作用。然而,对她的打压持续升级,直到2024年夏天后国防部领导层直接施压。据别兹鲁科娃的说法,这一切始于一张武器订单。
2023年底,美国共和党议员阻止了对乌克兰的600亿美元援助。不久后,泽连斯基决定优先从国内制造商处采购武器,并拨款支持本地兵工厂提高生产能力。这一举措不仅将最大限度减少对外国市场的依赖,还能为乌克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把资金留在国内。
为实现这一构想,乌克兰国防部和战略工业部召开了一系列会议。2024年2月,乌梅罗夫的团队向刚上任的别兹鲁科娃建议,把120毫米和122毫米口径迫击 炮弹的合同交给一家乌克兰制造商。但别兹鲁科娃提出异议,希望通过从国外订购部分弹药来分散风险。“我的任务是为军队提供必要的炮弹,而不是发展乌克兰工业,那是战略工业部的任务。”别兹鲁科娃对乌克兰媒体Babel如此解释。
2024年1月31日,工人在乌克兰一家工厂内组装迫击 炮弹。
根据乌克兰法律,武器采购的程序主要分为四个步骤:首先,总参谋部明确需要什么武器;然后,国防部向国防采购局说明采购项目以及数量;接下来,国防部军事技术评估和质量控制总局(军事代表)对相关制造商进行检查,评估其完成订单的能力;在获得军事代表确认后,国防采购局签订合同并支付预付款;最后,军事代表检查产品质量后,采购人员才会签署交货单并支付尾款。
国防部军事技术评估和质量控制总局在2024年1月评估认为,上述工厂存在原材料供应、人员和电力供应的问题,可能影响产能,但不久后却推翻了这一结论。乌梅罗夫的副手克利门科夫则向别兹鲁科娃承诺,工厂一定能完成生产任务,并表示会亲自监督订单。最后,别兹鲁科娃签署了合同,支付了大额预付款。
到2024年夏天,这家工厂无法按时交付122毫米口径的弹药。这一次,别兹鲁科娃顶住克利门科夫的压力,拒绝延长合同期限。因为未能完成订单,制造商将预付款退还给国防采购局。“从那一刻起,我与他的关系恶化了。”别兹鲁科娃回忆道。
此外,该制造商虽然按照与国防采购局的合同交付了120毫米口径的迫击 炮弹,但2024年秋季,调查记者尤里·布图索夫披露,这些乌克兰产弹药要么无法飞到敌方阵地,要么完全无法爆炸。当局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可能是储存不当或火药质量低劣,导致弹药出现问题。
据乌克兰《镜周刊》报道,国防部需要从前线召回至少10万枚炮弹,而新炮弹至少要一两个月后才能重新供应到前线,且只能依靠进口。在责任归属上,国防部、国防采购局以及战略工业部陷入持续对峙。
曾在2024年担任国防采购局局长顾问的塔梅尔兰·瓦哈博夫认为,乌克兰本土军火制造商产能跟不上有多重原因:过度依赖不稳定的进口零部件,战争动员导致工人短缺,以及俄罗斯针对能源基础设施的打击造成频繁断电。与此同时,政界期望过高,对工厂产能提出不切实际的生产目标,最终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和供应中断。
瓦哈博夫认为,即便面临压力,别兹鲁科娃也应坚决地反对该合同,并对该工厂的武器生产进行更严格的尽职调查。
披露多起国防部腐败丑闻的记者尤里·尼科洛夫则将主要责任归于乌梅罗夫,指控国防部破坏了质量监控体系。在尼科洛夫看来,这桩弹药供应丑闻,体现了“腐败和渎职如何将一项良好倡议变成背叛行为”。
“内斗”持续升级
2024年9月初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大规模改组内阁前夕,乌克兰媒体披露,国防部长一职可能在变动之列。虽然两家国防采购机构的改革成效显著,但乌梅罗夫在争取国际援助、深化与西方盟友合作等方面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由于当时弹药供应丑闻尚未浮出水面,这位与总统办公室主任安德烈·叶尔马克关系匪浅的防长,虽无突出成就但也无重大失误,最终在那场“大换血”中得以留任。
2024年8月4日,乌克兰接收到的首批F-16“战隼”战斗机,在乌克兰空军日活动中展出。右二为乌克兰国防部长乌梅罗夫。图/视觉中国
几乎是在同一时期,乌梅罗夫开始着手罢免别兹鲁科娃。据乌克兰媒体Babel报道,乌梅罗夫在一次联席会议上提议由声音党议员奥列克桑德拉·乌斯季诺娃接替别兹鲁科娃的工作。国防部认为,国防采购局在合同签署和武器交付方面效率低下。乌斯季诺娃在乌克兰议会专注医疗改革和反腐立法,在美国国会人脉甚广。一年前,她向叶尔马克推荐由乌梅罗夫担任国防部长。但与会的反腐活动人士反对这一人事变动,支持别兹鲁科娃留任。
不久后,乌梅罗夫提出了后备计划:合并国防采购局和规模较小的国家后勤运营商,由后者负责人朱马迪洛夫统一领导;而别兹鲁科娃则转任国防采购局监事会成员。主管采购的国防部副部长克利门科夫解释说,这一调整是因为国家后勤运营商的工作人员更专业和诚信,工作流程也更完善。
不仅别兹鲁科娃不喜欢这项提议,北约和乌克兰民间反腐组织也强烈反对。反腐行动中心批评称,乌梅罗夫合并计划的真正目的是想安插亲信。北约则指出,战时的当务之急是任命独立且称职的监事会,以加强和发展这两个采购机构,合并应该是战争结束后的工作。
各方压力下,乌梅罗夫撤回了这一草率的重组计划。在与盟友协商后,乌克兰国防部在2024年10月宣布,将为两个采购机构设立监事会。
监事会的筹建工作早在2024年3月就已启动,但进展缓慢。根据乌克兰战时法律,国防采购局90%的采购信息属于机密。社会无法监督其采购价格、质量和效率,因此需要强有力的独立监事会行使监督职能。此外,只有监事会有权任命或解除国有企业负责人。这为采购机构的独立运作提供了制度性的保护。
2024年10月成立的国防采购局监事会由三名经验丰富的国际采购专家和两名国家代表组成。国家代表由乌梅罗夫任命,可以自主投票,但需“考虑国防部的立场”。这一模糊的表述为日后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2024年12月6日,乌克兰基辅,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右二)与国防部长乌梅罗夫(右一)、武装部队总司令亚历山大·瑟尔斯基(左二)等出席乌克兰武装部队日活动,接收一批远程“地狱”导弹无人机。图/视觉中国
合并计划失败后,乌梅罗夫改变策略,为罢免别兹鲁科娃做铺垫。在2024年12月监事会召开首次会议前夕,他未与两家采购机构协商就修改了章程,赋予国防部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无须监事会同意单方面更换采购机构负责人的权力,并保留对特定承包商选择的决定权。此时距离别兹鲁科娃一年期合同到期,不足两个月的时间。
新成立的国防采购局监事会对这些修改提出公开批评,并向国防部提出申诉。在会面中,乌梅罗夫直接表态要解雇别兹鲁科娃并重新竞聘。他援引2024年10月国防部内部审计结果,指出采购局存在交付大面积延迟、采购价格过高、直接合同比例过低、商业提案处理效率低下以及基本流程组织不善等问题。
监事会建议对国防采购局进行独立审计,以客观评估别兹鲁科娃的工作。“目前双方各执一词。我们的立场是,如果审计结果不利,将立即终止与局长的合同;如果有利,则可消除部里的所有质疑。”监事会成员卢卡什·斯托利亚尔斯基对媒体解释说。不过,国防部以涉密为由拒绝独立审计。
尽管多次会面,但监事会与乌梅罗夫未能达成共识。监事会主席尤里·德日吉尔对媒体表达了忧虑:如果听从乌梅罗夫的命令解雇别兹鲁科娃,一来会损害监事会的信誉;二来,如果监事会在此事上向乌梅罗夫让步,未来很可能在合同审批上也失去独立性。
1月24日,别兹鲁科娃任职合同到期前一周,监事会投票决定与其续约。据德日吉尔的说法,监事会原计划等待北约对国防采购局的审计结果,再决定别兹鲁科娃的去留。别兹鲁科娃支持这一做法,认为这样更为公平。
然而,乌梅罗夫次日即宣布拒绝延长别兹鲁科娃的雇佣合同,并解除了负责监督国防采购的副部长克利门科夫的职务,认为他需对国防采购局表现不佳承担部分责任。此外,包括德日吉尔在内,两名“无视国防部建议”的监事会成员也被召回。
改革化为泡影?
在宣布解雇别兹鲁科娃的声明中,乌梅罗夫指控国防采购局在过去半年中不仅未能向军队提供充足弹药,还玩政治游戏、泄露机密信息和合同细节。他指出,战时武器采购应当保密,但现在却如同“在亚马逊购物”,任何人在网上都可以看到采购方、采购数量和供应商的信息。不过,乌梅罗夫的声明并未提供具体实例。
根据一些乌克兰议员的说法,国防采购局过分关注自身声誉,而忽视了采购效率。前述乌梅罗夫的举荐人、声音党议员乌斯季诺娃举例说,当一家以色列制造商提出售卖防空系统时,国防采购局置之不理。随后中间商获悉相关信息,提出全数购买。等到国防采购局重新翻出这份商业提案时,供应商早已与中间商达成了交易。
对于乌梅罗夫的指控,别兹鲁科娃回应说,她优先考虑签署长期合同,部分合同将在2025年履行。她还避免大量采购现有弹药库存,以稳定价格。虽然这延迟了武器交付,但这一计划获得了国防部的批准。
《华盛顿邮报》援引一位欧洲外交官的话说,尽管别兹鲁科娃有时确实效率不高,但对西方盟友而言,采购机构的稳定性更为重要:一旦国防采购局解散,合作关系就需要重新建立。
被撤职的监事会主席德日吉尔指出,国防采购机构表现“不够理想”有多重原因。而对别兹鲁科娃工作的讨论,实际上转移了对乌梅罗夫越权这一核心问题的关注。
1月25日至2月1日期间,乌克兰政府网站上的国防采购局负责人信息在朱马迪洛夫与别兹鲁科娃之间反复更替了五次。“有人问我国防采购局现任负责人是谁,我只能说需要上网查证,因为连我也理不清状况。”别兹鲁科娃说,纷争导致武器采购的中断,近期她一直在安抚那些担心现有合同被取消的武器供应商。
目前,朱马迪洛夫作为临时代理负责人主持工作,负责文件签署。别兹鲁科娃因武器采购价格过高问题被停职,接受内部调查。此外,国防部称,因监事会成员不足无法正常履职,已将国防采购局的管理权收归国防部。
乌克兰主要反腐组织警告说,乌梅罗夫近期的做法,将使2023年国防采购丑闻后推进的改革化为泡影。“将采购职能从国防部分离,并交由具有透明采购程序的独立机构负责,是国防采购改革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如今,我们退回到改革前的状态,两个原本独立的机构实质上沦为国防部的下属部门。”乌克兰反腐败行动中心在一份声明中批评道。
“国防部领导层以改革为名,采取笨拙且富有争议的手段,来削弱国防采购局的独立性,并控制其预算支出。”波兰智库东方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皮奥特·若霍夫斯基指出,在当前战场形势不利,且特朗普的新总统任期对乌克兰的影响尚未明朗的情况下,这些行为损害了乌克兰政府在西方捐助者和乌克兰国防工业投资者眼中的信誉。乌克兰负责欧洲一体化事务的副总理奥尔哈·斯特凡尼希娜日前在采访中表示,这场争议已影响乌克兰与西方伙伴的关系。
1月25日,素以揭露国防部违规行为著称的反腐行动中心向乌克兰国家反腐败局(NABU)提交申诉,指控乌梅罗夫涉嫌滥用职权,损害国防能力。目前,国家反腐败局正在对乌梅罗夫展开调查。
同日,乌克兰议会反腐败政策委员会主席、执政党人民公仆党成员阿纳斯塔西娅·拉迪娜指责乌梅罗夫破坏国防采购改革、干预采购程序,要求其辞职。国防部公共反腐委员会也向泽连斯基递交请愿书,要求他介入解决危机,并将主要责任指向国防部领导层。
2月2日,这场风波发酵一个星期后,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首次针对国防部与国防采购局的纷争公开表态。他强调,国防部长有权采取“一切措施”确保军事供应的稳定。“目前,我们所有资金都在国防部和军队。如果资金已到位但物资还未送达,他必须竭尽全力防止这类问题再次发生……而他确实正在这样做。”
本文作者:陈佳琳,来源:中国新闻周刊,原文标题:《特朗普翻脸,乌克兰“内斗”》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324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二维码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