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遇冯著】唐•韦应物
读后感:俗话说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失意时仍来往的朋友,那是真朋友。此时,你是别人的一盏灯,别人也会是你的一盏灯。
此诗中,韦应物是冯著的灯,而在【寄全椒山中道士】中,隐居的道士是韦应物的灯。
【长安遇冯著】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意译】
客人从东方来,衣服上还留着灞陵下的雨。问客人为什么而来,客人说要采伐山中树木,专程来买斧子。细雨迷蒙中,鲜花正开放,刚降生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翔。过去我们分别,如今相逢在春天,不知我们的鬓边又添上了几缕白发?
冯著怀才不遇,诗人用充满乐观的笔调写了这首诗,对他进行劝慰。全诗洋溢着春天的气息,格调清新,语言本色,尤其是“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两句,借助春天的独特景物,将冯著心中可能有的忧虑失意一扫而空。
灞(bà)陵:即灞上,又作霸上、霸陵。长安东郊山区,在今西安市东。因汉文帝葬在这里,改名灞陵。
飏(yáng)飏:形容鸟儿飞行欢快的样子。燕新乳:指小燕初生。
鬓丝(bìn):两鬓白发如丝。
【品读】
此诗开头两句“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这里的“灞陵”并非实指,而是用事作比。汉代霸陵山是长安附近著名隐逸地。东汉逸士梁鸿曾隐于此,卖药的韩康也曾隐遁于此。主要是说冯著刚从长安以东的地方来,还是一派名士兼隐士的风度。
接着,诗人自为问答:“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料想冯著来长安的目的和境遇。“采山”是成语。左思《吴都赋》:“煮海为盐,采山铸钱。”谓入山采铜以铸钱。“买斧”化用《易经·旅卦》:“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意谓旅居此处作客,但不获平坦之地,尚须用斧斫除荆棘,故心中不快。“采山”句是俏皮话,打趣语,大意是说冯著来长安是为采铜铸钱以谋发财的,但只得到一片荆棘,还得买斧斫除。其寓意即谓谋仕不遇,心中不快。
诗人自为问答,诙谐打趣,显然是为了以轻快的情绪冲淡友人的不快,所以下文便转入慰勉,劝导冯著对前途要有信心。但是这层意思是巧妙地通过描写眼前的春景来表现的。“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这两句诗人选择这样的形象,正是为了意味深长地劝导冯著不要为暂时失意而不快不平,勉励他相信大自然造化万物是公正不欺的,前辈关切爱护后代的感情是天然存在的,要相信自己正如春花般焕发才华,会有人来并切爱护的。
所以末二句,诗人以十分理解和同情的态度,满含笑意地体贴冯著说:“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这“今已春”正是承上二句而来的,末句则以反问勉励友人,盛年未逾,大有可为。这的确是一首情意深长而生动活泼的好诗。它的感人,首先在于诗人心胸坦荡,思想开朗,对生活有信心,对前途有展望,对朋友充满热情。因此他能对一位不期而遇的失意朋友,充分理解,真诚同情,体贴入微,而积极勉励。
冯著是谁?他来过广州。
冯著是一位有才有德而失志不遇的名士。他先在家乡隐居,清贫守真,后来到长安谋仕,颇擅文名,但仕途失意。约在大历四年(769年)应征赴幕到广州。十年过去,仍未获官职。后又来到长安。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