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认知限制
每当一件让我们不快的事情发生时,我们都有可能产生情绪,而这些情绪很有可能会导致我们从片面的角度去解读这件事情,从而形成错误的记忆存入大脑。也就是说,情绪体可能会导致记忆体的形成。
如果说记忆体是基于对过去一件又一件事情和一段又一段经历的片面解读及对这种故事解读的存档而形成的惯性经验模式,那么
信念体很多时候就是对各种体验(记忆体)做了高度抽象概括而形成的信念和假设。
比如“我不够聪明”这个信念,可能之前在多起事件中,我认为导致这些不好结果的原因是我不够聪明,或者别人直接给予了这
样的评价后,我把它当成了对自我的正确评价,从而得出“我不够聪明”这个结论。当我们有这样一个结论后,我们也没有再去挑战它,就放任它来主导我们的思维模式了。
情绪体可以塑造记忆体,记忆体抽象概括形成信念体,而信念体也可能会诱发情绪体。如果一个孩子形成了“我就是学不会数学”的信念体,那么当他遇到一些数学难题时可能就容易产生沮丧、哭闹甚至放弃等情绪,次数多了,他就可能形成一遇到数学难题就哭的习惯性情绪模式。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三种认知限制的相互作用之下,我们会被情绪、信念和假设、记忆和经验裹挟得越来越严重,我们真实的自我就很难呈现出来。而“认知限制三兄弟”也分别对应了我们的三类习惯性模式——
情绪体:习惯性情绪模式;
记忆体:习惯性经验模式(行为模式);
信念体:习惯性假设模式。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