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学习白居易的《买花》

【诗作原文】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买花》创作于唐朝,是白居易新乐府诗的代表作之一,作于元和年间,当时社会贫富差距巨大,此诗意在讽喻统治阶层的奢靡之风。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开篇点明时节与地点,长安暮春,车马喧闹,众人纷纷去买牡丹,描绘出热闹场景,也为后文做铺垫。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写牡丹价格依花朵数量而定,鲜艳百朵红花,价值竟高达五束白绢,突出其昂贵。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描述对牡丹的精心呵护,从侧面反映人们对牡丹的珍视。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直接表明这种买花、护花已成为社会风气,众人沉迷其中却不知反省。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笔锋一转,出现一位老农,与前文众人形成鲜明对比。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老农的长叹原因在此,一丛深色牡丹的花费,竟抵得上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赋税,深刻揭示社会贫富不均。

此诗运用白描手法,语言质朴平实,却极具表现力。通过前后场景对比,如众人买花的狂热与老农的长叹,突出主题。“牡丹”这一意象象征着贵族的奢靡。

历代名家对《买花》多有赞誉,它在唐诗中有着独特地位,以小见大,反映社会现实,体现了白居易新乐府诗“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的创作理念,对后世现实主义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351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