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自信
今天看到乐涛在群里发了一张图片,
一看就笑了。

“觉得自已不太行的时候,就去太行山。”
山,觉得自己太行了。
人,总是自己太不行了——距离理想。
早上去打太极——以前可能从来不迷信什么,现在对太极倒是有那么一点迷信,感觉太极确乎是强身健体的法宝。
打完太极,在公园里背诵《大学》,边走边背,还做扩胸运动——对抗那岁月来袭导致的不挺拔。
有时会站在一个地方,背。
背时最操心的是哪个字该卷舌还是不卷舌?
总结了一下,普通话里,卷舌音远多于不卷的,
而我们重庆话一概不卷,
在乎卷与不卷的时候,会错把不卷的也卷了——疯了。
还有前鼻音和后鼻音,重庆话里好象就没有后鼻音
杨班长纠正过我一个发音,就是民,不是明。
杨班长的纠正让我警醒,我弄错了多少此类音,
我得死死记住,心不是星,信不是幸……。
昨天我站在亭子里旁若无人背《大学》,
前面有帮人在健身,
——有位老师每天一大早支了一个健身的大摊,
吸引各方达人前往,单杠、双杠、滚轮、沙袋、哑铃……
有位铁路工人——他特别爱好健身,并且在这一途上变成了铁人,在单杠上飞,荡秋千能荡到参天大树顶上去。
他在向我招手——平生本来最讨厌人向我招手,但是因为他属于奇人,所以——有招手的特权。
我不紧不慢,背完,去到了那健身队伍之中。
臂力——太菜了,
我说,引体向上,我从来就没做上去过。
那人说,吊单杠上两个月,就成了。
——还是算了吧。
打打沙袋,踢踢沙袋,感觉黄波教的跆拳道功夫——还在。
回家练琴。
翻开书,想拉哪一曲,就去抖音上搜,
《出埃及记》,感觉那位青岛的老师拉得太好了,似有千军万马、大气磅礴。
我突然对自己拉琴太不行有些不淡定了,
——我是不是该去太行山?改变一下。
又看见张笑笑老师发了一个100分钟练琴计划的视频,
今天下午,开始实施我的100分钟练琴计划。
——100分钟内,不看手机,不吃不喝,——除了要去卫生间(计时需扣除)
先练空弦,每根弦三分钟,再练双音,每对一分钟。
然后练换弓,各五分钟。
练揉弦,十分钟。
练练习曲,三十分钟。
复习《G大调协奏曲第一乐章》,
最后十分钟,《丰收》打卡——主要是看看经过九十分钟的练习,有没有质的进步。
——如果我能够每天坚持100分钟练琴计划,我会不会从太不行到不太行再到太行?
今天算第一天。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