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三农”压舱石,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近日,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立足新阶段、回应新挑战,以“守底线、促振兴、强保障”为主线,擘画深化农村改革、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作为党员干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紧抓不放”的执行力,将政策蓝图转化为生动的实践,谱写乡村振兴时代新篇。

守牢粮食安全“生命线”,夯实乡村振兴根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更是党员干部必须守牢的底线。文件明确提出“稳面积、增单产、强保障”的要求。党员干部需以更系统、更精准的举措落实耕地保护,严控“非农化”“非粮化”乱象,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深入一线,推广良种良法,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智慧农业技术下沉,支持农业科技攻关,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让“巴掌田”变“高产田”,当好耕地“守护者”,完善粮食供应链应急体系,严打囤积居奇,确保“米袋子”量足价稳。从东北黑土地到江南鱼米乡,每一寸耕地都需用脚步丈量,用责任守护。  

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破解乡村振兴难题。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创新是关键。文件强调“科技赋能、三产融合”。党员干部须以“破局思维”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带头推广耐盐碱水稻,推动无人机、物联网、智能农机等“硬科技”的应用,建设数字乡村,让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同时要善于整合资源,联合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培训,培育新型农民、优良品种,支持电商、冷链物流拓宽农产品销路;开设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农民“家门口就业、产业链增收”,才能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提升农民幸福“指数值”,书写乡村振兴新篇。农民的笑脸,是检验“三农”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文件聚焦“增收、减负、普惠”,对农民的急难愁盼精准回应。党员干部要多维增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方面要盘活农村资源,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模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共享发展红利;另一方面要完善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教育、文化、医疗资源下沉,优化基础设施升级,破解“空心村”困局,把政策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提升农民的“幸福质感”,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最坚定的参与者、最直接的受益者。

版权声明:
作者:Alex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413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