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戴着镣铐翩然起舞

在我初学格律诗词时,蕙若就曾说过,写格律诗是戴着镣铐舞蹈。这不禁让我对格律诗望而生畏。因为我是个天生的舞盲。
大学时,起初也兴致勃勃地参加过几场舞会。舞曲旋律优美,怎奈我的乐感极差,不时踩到男舞伴的脚 ,好不尴尬。所以,后来我就躲那些舞会远远的。倒也因祸得福,在大学里读了不少书。
后来参加工作,正好赶上香港澳门回归。我被赶鸭子上架参加舞蹈表演。经过专家的指导,和一遍遍反复地刻苦训练,最终总算能登台表演了。从此,我总算勉强摘掉了“舞盲”的帽子。
但是,对于跳舞,我依然胆怯得很。所以,一听到写律诗就如戴着镣铐舞蹈这个比喻,我真想逃之夭夭。好在,群里的诗友们都很热情。
蕙若耐心指点。有个名叫“饥饿的大脑”的学员很是热情。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勉强拼凑出了一首词。让我惊喜的是,我那首处女作竟然被蕙若推荐了。
这下,我备受鼓舞,写诗词的热情高涨。与词和绝句相比,我认为律诗是最难写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律诗。
律诗起源于南朝。它是一种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进一步发展定型,而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通过以上基本特征,可以看出律诗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和谐,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重要体裁。
律诗要求全篇押平声韵,且通常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这一规定看似严苛,但是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专家常说,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你想要歌唱的诗,就是好诗。
律诗中的对仗,尤其是颔联和颈联的对仗,是很考验人的。这种对仗要求两句中相同位置上的字词在词性、结构、平仄等方面一一对应,形成工整的对偶句。
如果说,押韵和平仄要求给写律诗的人戴上了手铐。那么对仗就给我们的双脚绑上了脚镣。大家可以脑补一下双手双脚被绑时翩然而舞的画面。定是美得别有一番韵味儿。
然而,押韵,平仄和对仗只是对律诗形式上的要求。并非符合这些要求的诗就是好诗。诗词讲求意境美,含而不露,朦胧唯美,读来回味无穷。
以下是我的几首习作,大家帮我把把关,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哦。
五律•春雨初歇
百岳叠新碧,熏风共雨凉。
云中翻鸟影,谷畔现牛羊。
采一杯清露,匀三抹浅黄。
群驹亲草色,陌上柳烟长。
五律•春到杏花谷
漠漠烟云漫,山山黛影遥。
春调清浅色,墨染小西桥。
窄径裁新草,游云浣九霄。
拾阶寻杏雨,邂逅落英娇。
五律•春日原野
恒古苍茫色,飞云扯絮长。
春田谁晕染,老树影张扬。
旷野尘烟起,苍鹰碧落翔。
依稀峦岫远,紫气映斜阳。
五律•雨后初晴
鸟唤深林寂,云轻共雨绵。
遥闻人语响,近赏野花鲜。
揽镜谁羞照,听风树未眠。
新晴山愈翠,浣罢矞飞天。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593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