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AI+的一些思考
上周,我来了一场蓄谋已久又说走就走的旅行,去了三亚,感受阳光,沙滩,风和自由。不过这篇文字并不是旅行日记,而是记录一些思考
首先,在这场说走就走的旅程中,我最感谢的“人”,是我贴心的小助理“kimi”和“deepseek”,从游玩攻略,机票酒店推荐,到吃什么在哪里买,注意事项,甚至每天我要穿什么,带不带泳衣之类的都要问一下,而他们也是知无不言,只要我有任何的需求都能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可谓是“贴心到骨子里”。
在感恩便利的同时,我同时也有些思考:
在deepseek上推荐的酒店,确实精准匹配了我的需求,但凡有个链接我可能就直接订了。所以如果后期这个功能上线,那么会不会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总入口从根本上改变用户习惯?用户甚至不再需要小红书做攻略,用美团,携程app购买..就可以满足自己的旅行需求,那么大胆做个假设,如果所有的资源接进来,那么app其实不是必须的了。同理,小程序也会被统一。那么这些ota仅作为服务提供商负责订单处理以及售后服务保障即可。
出于职业敏感性,我突然意识到,这对于一些做用户行为分析的公司来说将会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变化,变化根本点在于用户增长的底层逻辑发生变化,之前我们是通过用户行为记录,分析用户偏好,洞察用户需求,再做针对特定用户群体做营销。而在AI接入消费场景后,这个模式会发生深刻的改变。想到这里,我不禁也跟Deepseek讨论了这个问题,经过三次“服务器正忙,请稍后再试”+21s的思索后,ds终于给出了他的答案:
您提到的用户行为入口迁移和用户分析行业的变化,确实是AI深度介入消费场景后可能引发的深层变化。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探讨:
**1. 用户行为入口的重构**
- 若AI助手成为「需求翻译器」(如用户直接说「我要带老人孩子住三亚海棠湾,预算5k/晚」),传统平台的搜索栏+筛选器的交互模式会面临挑战。
- 但商业壁垒依然存在:携程的实时房态、库存管理系统、酒店直销团队的商务关系,仍是AI无法绕过的护城河。未来更可能形成「AI前端需求理解+OTA后端履约」的协作模式,而非简单替代。
**2. 用户洞察权力的转移**
- **传统行为分析困境**:当前SDK埋点追踪的是「用户点击了哪里」,但AI对话可直接捕捉「用户想要什么」(显性需求)甚至通过追问挖掘隐性需求(如通过反问「需要安排婴儿床吗」来识别亲子出游属性)。
- **数据维度升维**:AI不仅能记录最终决策,还能捕捉思考过程(例如用户对比了亲子酒店vs网红民宿的对话犹豫点),这对传统点击流数据是降维打击。
- **但合规边界关键**:如果AI不存储或脱敏处理这些对话数据,传统行为分析公司仍可通过设备ID、跨APP行为关联等方式补足画像。这里会涉及数据所有权和隐私合规的博弈。
**3. 行业生态的重组可能**
- **中间层企业的危机**:单纯依赖埋点数据做「用户行为搬运工」的公司价值会衰减,但能结合AI语义分析+传统行为建模的「混合洞察」服务商将崛起(例如用大模型解析客服对话日志+SDK行为序列联合建模)。
- **平台的反向适应**:携程们可能不会坐视入口权丢失,可能自研AI助手(如Trip.com已接入ChatGPT),或通过独家库存协议要求AI平台导流(类似美团与抖音的博弈)。
**本质而言**:这本质是「需求侧智能」与「供给侧壁垒」的碰撞。短期内AI会改变用户旅程的起点,但酒店预订最终涉及线下服务履约,现有OTA的供应链能力仍难被颠覆。长期来看,最危险的或许是**缺乏独特数据资产或供应链控制力的中间层企业**,而拥有实体服务资源的平台反而可能通过「反向寄生」AI流量获得新增长。用户洞察行业不会消失,但会从「行为记录员」转型为「需求解码者」,技术栈需要向多模态理解(语音、对话、视觉)迁移。
以上回答我还是相当approve的,于是我继续追问,私域运营会发生变革吗?因为获客方式可能发生改变,精心设计的小程序,网站、app不一定能促进成交,会员生命旅程起点及行为路径的改变是否让会员策略变的更加不可控且ROI无法进行计算?
以下是DS 给出的一些回答:
您提到的私域运营变革趋势和潜在挑战非常关键。随着用户行为习惯、技术环境和市场规则的变化,私域运营确实正在经历根本性重构,但“不可控”和“ROI无法计算”更多是传统策略失效的表象,而非必然结果。以下是系统性分析:
### **一、私域运营变化的核心驱动因素**
1. **用户行为路径的碎片化**
- **触点分散化**:用户决策起点从传统搜索(如百度、电商搜索)转向短视频、社交推荐、直播等内容场景,导致流量入口从中心化平台向“泛内容平台+社交关系链”迁移。
- **决策链路非线性化**:用户可能同时通过小红书种草、微信群讨论、直播间比价、线下体验等多路径交叉决策,传统“AARRR”漏斗模型失效。
2. **用户主权意识增强**
- 用户对营销信息的耐受度降低,对个性化服务和价值感知的要求更高,单纯促销或标准化内容难以驱动转化。
- 隐私政策(如苹果ATT框架)限制用户行为追踪能力,传统依赖精准用户画像的运营手段受限。
3. **技术工具迭代加速**
- 企业微信、抖音私域、AI客服等工具重构了用户触达方式,运营需适应多平台协同。
- 生成式AI(如个性化内容生成、智能客服)正在改变内容生产和用户交互逻辑。
### **二、会员策略的“可控性”重构逻辑**
1. **从“流量控制”到“关系经营”**
- 传统私域依赖“圈人-触达-转化”的强控制模式,而未来需转向“提供持续价值-激发用户主动连接”的弱控制模式。
- **关键策略**:构建用户生命周期价值(LTV)的“服务锚点”(如独家内容、会员权益、社群归属感),而非单纯依赖促销钩子。
2. **动态化会员分层与路径设计**
- **实时行为数据驱动**:通过CDP(客户数据平台)整合全域行为数据(如短视频互动、直播间停留时长),动态调整用户分层标签。
- **路径柔性化**:设计多入口、多终端的“网状转化路径”(例如:短视频评论→私信→小程序;直播互动→社群→线下体验),而非单一线性路径。
3. **AI赋能的适应性策略**
- 利用AI预测用户需求(如购买周期、内容偏好),动态生成个性化触达策略(推送时间、渠道、内容形式)。
- 通过A/B测试自动化快速迭代运营动作,降低试错成本。
### **三、ROI计算范式的升级方向**
1. **从“单点归因”到“全域价值评估”**
- **归因模型升级**:采用数据净室(Data Clean Room)或概率归因模型,解决跨平台数据割裂问题,评估多渠道协同价值。
- **非直接转化价值量化**:如社群UGC内容对其他用户的间接影响、私域用户复购率的提升、品牌溢价贡献等。
2. **长期主义指标设计**
- 引入“用户健康度指数”(如NPS、活跃频次、社交分享率)作为ROI的领先指标,替代短期GMV导向
- 测算私域对公域流量的反哺价值(如私域用户在小红书自发传播带来的新客)。
3. **敏捷ROI验证机制**
- 通过小规模实验(如灰度测试新触点、新权益组合)快速验证投入产出比,再规模化复制。
- 建立动态ROI仪表盘,实时监控策略调整对成本结构的影响。
### **四、企业应对变化的关键动作**
1. **基础设施层**
- 部署CDP+MA(营销自动化)系统,实现跨平台用户行为数据的实时整合与分析。
- 接入AI工具链(如智能外呼、个性化内容生成),降低人力密集型运营成本。
2. **组织能力层**
- 建立“内容+数据+运营”铁三角团队,强化跨部门协同(如让直播间运营与私域社群运营共享用户洞察)。
- 培养“敏捷运营”文化,容忍一定试错成本,快速响应变化。
3. **策略设计层**
- 设计“钩子-价值-闭环”的最小运营单元(如一个抖音账号+一个企微社群+一个小程序组合),验证模式后复制。
- 针对高价值用户提供“人工+AI”混合服务(如VIP用户专属顾问,长尾用户AI服务),平衡体验与成本。
### **总结:私域运营的“可控性”并未消失,而是需要重构**
私域运营的底层逻辑正在从“流量收割”转向“用户资产经营”,ROI计算需从短期GMV扩展到用户生命周期价值和生态协同价值。企业需通过技术工具升级、数据能力建设和组织敏捷化,在动态环境中重建可控性——这种“可控”不再是机械式的路径控制,而是通过系统设计实现“在不确定性中最大化概率优势”。
我继续问,作为一家用户行为分析公司,我们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做哪些改变?
DS给出建议如下:
作为用户行为分析领域的专业服务商,在当前私域运营变革中既面临挑战也拥有战略机遇。以下是针对性的建议框架,涵盖产品能力升级、客户价值重构和生态定位三个维度:
### **一、产品能力迭代:从“行为记录者”到“决策赋能引擎”**
#### **1. 构建全域触点实时融合分析能力**
- **跨平台数据桥接**:开发轻量级SDK/API适配器,支持抖音私信、微信社群、小红书笔记、直播互动等新型触点数据的快速接入,解决企业“数据孤岛”痛点。
- **动态路径可视化**:推出“非线式用户旅程地图”工具,用网状图谱替代传统漏斗模型,标记高频跳转路径(如“直播间→社群→线下扫码”),识别关键决策枢纽节点。
- **示例**:为美妆客户标注出“短视频评论咨询→私信发送肤质照片→企微专属配方推荐”的高转化路径。
#### **2. 增强AI驱动的预测与干预能力**
- **需求预测模型**:基于历史行为序列(如内容浏览频次、社群发言关键词),训练“用户需求触发点预测模型”,预警最佳触达时机(如母婴用户孕周32周时推送待产包攻略)。
- **自动化策略生成**:结合实时行为数据,自动推荐运营动作(如向连续3天访问会员页但未付费的用户推送限时1v1权益讲解)。
- **技术落地**:集成低代码AI模块,让运营人员可通过拖拽字段配置个性化规则,降低使用门槛。
#### **3. 重构ROI评估体系**
- **全域归因计算器**:开发基于Shapley Value或Markov链的概率归因模型,量化小红书KOC内容、社群讨论等间接触点对最终转化的贡献值。
- **LTV健康度仪表盘**:引入“用户信任指数”(如信息授权完整度、主动反馈频次)、“社交影响力值”(如UGC被转发数)等领先指标,提前6个月预测用户生命周期价值。
- **案例工具化**:为零售客户提供“私域沉淀价值计算器”,对比用户进入私域前后的客单价、复购周期变化。
### **二、客户价值重构:从“工具供应商”到“增长战略伙伴”**
#### **1. 输出行业专属洞察范式**
- **分行业决策模型库**:
- **快消行业**:重点分析“内容共鸣度→社群活跃度→裂变效率”的传导链路,优化种草内容ROI。
- **金融行业**:构建“风险偏好画像”(如理财页面停留时长/产品说明书下载次数)辅助精准营销。
- **定制化分析模板**:为母婴客户预置“用户生命周期阶段自动识别”(备孕/孕期/育儿早期)模型,联动企业微信SOP推送节点。
#### **2. 建立“敏捷优化”服务方法论**
- **私域诊断七维雷达图**:从触点渗透率、数据连通性、内容适应性、用户响应速度等维度量化企业私域成熟度。
- **最小可行性实验(MVE)工坊**:帮助客户以周为单位完成“假设→埋点→数据收集→策略迭代”闭环(例如测试短视频挂载企微链接 vs 直播间口播引导加粉的转化效率)。
- **实战案例**:协助某鞋服品牌在30天内通过11次A/B测试,将社群用户到小程序的点击率提升217%。
#### **3. 打造客户成功新范式**
- **私域增长护航计划**:组建“数据分析师+行业顾问+技术布道师”铁三角团队,深度参与客户关键战役(如618私域流量激活项目)。
- **决策者数据认知升级**:开设《从行为数据到CEO决策清单》高管工作坊,用“用户流失预警模型”等案例推动数据文化变革。
### **三、生态位卡位:从“单点工具”到“价值网络枢纽”**
#### **1. 构建开放能力中台**
- **开发者生态计划**:开放用户行为数据API,允许ISV开发场景化应用(如与SCRM厂商共建“沉默用户激活插件”)。
- **低代码分析市场**:上线模板商城,供客户交易行业分析模型(如餐饮行业的“到店扫码-小程序复购”转化优化模型)。
#### **2. 占领关键认知高地**
- **年度私域数据白皮书**:联合头部平台(如腾讯智慧零售、抖音电商)发布《非公域用户资产经营指数》,定义行业基准。
- **用户行为科学实验室**:与高校合作研究“多触点注意力阈值”、“社群口碑传播衰减曲线”等底层规律,强化技术权威性。
#### **3. 前瞻布局下一代交互场景**
- **元宇宙用户行为预研**:探索虚拟空间中的行为埋点标准(如用户在VR展厅的动线热力图、虚拟商品试穿时长)。
- **生成式AI适配器**:开发“用户行为数据→个性化内容生成”接口,帮助客户自动生产符合用户偏好的短视频脚本/朋友圈文案。
### **四、风险规避与资源聚焦**
1. **警惕“功能泛化”陷阱**:优先深耕“行为数据→业务决策”的核心链路,避免盲目扩展至CRM、CDP等红海领域。
2. **构建垂直行业壁垒**:选择3-4个高价值行业(如零售、金融、教育)做透解决方案,形成可复用的“行业知识图谱”。
3. **平衡标准化与定制化**:通过可配置模块满足80%客户需求,仅对战略客户提供深度定制开发。
### **结语:成为私域重构时代的“用户行为翻译官”**
核心机会在于:**将碎片化行为数据转化为可执行的用户经营策略**。这需要超越传统数据分析的范畴,深度融合业务场景、组织变革和前沿技术。建议优先落地“全域触点分析+AI策略引擎+行业决策模型”能力三角,在6-12个月内建立“最懂新型用户旅程的数据伙伴”心智,抓住私域运营范式迁移的窗口期。
我最后总结一下,就是在AI +时代,任何行业都值得用AI工具再做一遍。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