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美国人眼中的中国
《江城》的作者是个美国人,叫彼得·海斯勒,中文名字何伟,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以及《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的撰稿人。1996年至1998年期间以“和平队”志愿者身份生活在涪陵,他自己说“涪陵”也是他的故乡。涪陵也是他作家梦开始的地方,是他的福地。在那里的两年生活经历是一种重生;它把他打造成一个全新的人。
何伟来涪陵,那时间涪陵还归四川省管辖,他是一个帮扶项目过来的,说白了就是来当老师,教英文的。在这里他充分感受的涪陵人民的深情厚谊、更加感受到山城人民的热情,还有的就是他感受我们国家的发展之快,真的是东方巨龙。刚开始以为何伟老师可能对中国底层人民充满傲慢和偏见,其实他很快的和孩子们融入到一起。爱和善良是不分国界的,过去多年他依然不断与他的学生联系,有时依然尽力帮忙,特别是他的一个女学生要去给人家当“小三”的时候,他苦心劝告,最终女孩子洁身自好。
他见到了一个发展中的中国,进取、文明现代化的国家蒸蒸日上。他自己都说自己写作时,梦里都会重新回来,有时直接满含泪水,因为他对涪陵也爱的深沉。书发行出来后,中国读者也是产生共鸣。只有我们中国人自己明白那一时期中国的发展多么来之不易,因为他们是普通一族,他们是农民、流动人口和小创业者。
不仅仅涪陵一座城市发生翻天动地的变化,受益于邓公的“改革开放”,我们每个国人也都努力奋发,我们独特的汉文化也在闪闪发光......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