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枭雄》:一个外国人眼中的“曹操”
张磊夫(Rafe de Crespigny),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汉代及三国历史,是英文世界非常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汉学家。关于曹操的评价,传统的史书说曹操是奸贼、奸雄。最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声音认为,曹操能力过人,功勋卓著,甚至堪称英雄,甚至委员都夸赞,他在《浪淘沙·北戴河》词中曾引此典故写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读历史,重要的不是读结果,读知识,而是看清时代给每个人的机会和限制。
曹操在《述志令》中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注意,这里说的是“设使国家无有孤”,而不是“设使国家无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最重要的战略规划,最起码“皇帝”是一个国家的象征,玉玺上刻的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国不可一日无主”,就像一个家庭一样,没有一个主心骨是会散体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也就是说,造成天下大乱的直接责任人是汉桓帝和汉灵帝这两个人,因为他们“亲小人,远贤臣”,崇信宦官,而禁锢贤臣,让一个国家生灵涂炭。
曹操究竟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还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本书认为,这一点已经不重要了。当时的事实是,没有曹操,汉献帝很有可能死于非命,天下彻底丧失中央权威。所有的军阀都会毫无顾忌,天下彻底大乱。而相比于曹操,其他大多数军阀,没有野心的,想安安稳稳的独霸一方,把基业传给子孙,比如,刘焉和刘表。而野心大的,就想自己当皇帝,比如袁绍和袁术。曹操虽然后来也在向称帝的方向发展,但此时此刻,他对中央权威的维护,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局势进一步恶化。这就是曹操对当时政治秩序的恢复。
曹操清除北方的军阀,他用了十几年时间,南征北战,先后平定了袁术、吕布、袁绍和一些小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消弭了战乱。
曹操搞经济也有一手,屯田制等于一次性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是安置流民,第二是经济开发。曹操搞屯田制,发展和恢复社会经济的同时。袁绍和袁术的军队只能以桑葚和河蚌为口粮,而那些没有桑葚与河蚌吃的军队就只能靠抢劫来维持军队。所以,屯田制也为后来曹操的军事征服奠定了经济基础。主要是曹操不拘一格降人才,使天下英才为自己所用。他一直战斗在前线,便于熟悉国家情况,不至于受蛊惑。在公元160年前后,中国人口总数是5500万。但仅仅100年后,魏、蜀、吴三国人口加起来,居然还不到800万。人口损失超过85%。曹操对当时的秩序进行了政治、社会和军事三个方面的恢复,使当时的北方社会的总体秩序得以恢复。这对于当时的中国非常重要。
曹操绝对是一个枭雄,不应该背负奸雄终生,还是伟大的诗人,他的《龟虽寿》对自己做了评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870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