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象征
象征手法对我影响最大的诗人,不是马拉美和波德莱尔,而是日本的辻井乔,没别的原因,第一个遇见的就是最好的。那时我刚考上大学,一个农村孩子,只在课本的散文里学过一点象征,连戴望舒卞之琳的诗都没见过,在阅览室里却遇到了辻井乔的两首诗:《蔷薇》和《花的沉沦》,似懂非懂一见倾心。现在再看他的诗依旧喜爱,他的象征手法很独特,联想引申很广,又能收得拢,象征中夹有意象派写法,优美又有些隐晦,很吸引人。我的《法桐》就受他这种风格的影响,当然,只是影响,决非模仿乃至抄袭他的语言或意象,象现在很多人做的那样。他的《蔷薇》和《梅花》在我而言都是同一题材中的典范,我再没见过更好的,我只怕也写不出更好的,虽然我肯定要写。
这个时节,我且把他的《梅花》抄录于下,以供诗友们诗梅共赏,看看人家的思想感受多深多独到,岂象现在那些言之无物、人云亦云的成名诗人:
梅花
花朵上溢满的
难道不是对走过严冬的春天的憧憬
而是忍耐中的冷漠
和在那里盛开的黯淡的视线?
目光清澈
从冻结的平原上吹来的风
在刺叶桂花篱笆和老屋的屋檐下迷路
像来自远古的函件
迟疑着开始讲诉
梅花盛开预测着
即使换季
也不会归来的春天
花瓣轮廓分明
枝头上的积雪
拒绝黄莺的歌唱
映入无眠的瞳孔
繁荣的市场
人声嘈杂的街巷
以及其中影子般忽隐忽现的希望
人的努力终成空虚一场
行动般清澄的思维
寂寥地悄然敲响自负的钟声
花朵馨香
没有语言的声音
在寂静中散落
只留下受伤的心灵
寒流向平凡地流放地滑落
明月映照出的
多节的树枝
让愤怒凝固
旋律尚无诞生的迹象

日本诗人辻井乔先生,企业家,反战人士,生前多次访问中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