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厨房》(蒋韵)
《北方厨房:一个家族的饮食记忆》是作家蒋韵所著之长篇纪实力作,首次发表于《收获·长篇小说》2021年春季卷中。
此书细述了祖母、母亲及作者本人(蒋韵)掌勺的三个不同时代,深刻描绘了女性与厨房之间复杂微妙的纽带,展现了她们在烹饪世界中的进退维谷、离合悲欢。家族三代女性将厨房视为情感的堡垒,默默编织出一条细腻而坚韧的母性传承之线,确保“爱”得以纯粹无瑕、完好无损地延续。作者巧妙地将个人遭际、时代沧桑、物质变迁及心灵深处的微妙情感,透过厨房与食物的微小视角,一一呈现。
作品以祖母、母亲及作者(蒋韵)作为三代主厨的食谱为主脉,辅之以开封、太原、香港等城市变迁的地理坐标,交织出一幅北方行医名门——孔氏家族七十年风雨兼程的壮阔画卷。从“假鱼肚”到肉糜粥,从炸菜角到“起士林”面包,再到虾仁佳肴,孔氏家族三代人对家国情怀、历史记忆、生命感悟、自然敬畏及文化传承的深刻体会与细腻抒发,皆汇聚于舌尖之上,化作缭绕不绝、缠绵悱恻的味道,成为对生命存在的一份崇高致敬。
书摘:
1.我奶奶有一道保留菜式:假鱼肚。这是一道大菜,逢年过节才上桌。食材其实很平常,就是猪肉皮,但做法特别费时,远不是一日之功。首先是要风干猪皮,平日里做菜,剁馅,剔下来的肉皮,随手挂在厨房墙壁上,或是屋檐下,一春,一夏,一秋,让它们慢慢风干,不急不躁,不慌不忙,一条一条,积少成多。到腊月里,年根下,时辰到了,找来一只大盆,把风干透彻却也是浑身蒙尘的它们集合起来,烧一大锅滚烫的碱水,倒进盆里浸泡一天一夜,就像发海参。然后就是一遍一遍地反复清洗,每一条每一块,都要用刷子刷,用镊子拔掉毛根。最后,处理干净的它们,就像经过忏悔和被赦免的灵魂一样,新鲜而纯洁。然后,切成合适的大小,控干水分,烧一锅热油,炸。炸到猪皮表面金黄卷曲而起泡。这是最具技术含量的一个环节,油温几分热,起泡的
程度,肉皮的色泽,全凭人的经验。接下来,是要用砂锅吊一锅好汤,鸡汤、骨汤,都可以,把炸好的猪皮下进去,和火腿、蛋饺、面筋、玉兰片等食材文火慢煨(有冬笋最好,但北方不是那么容易买到鲜笋)。最后,连砂锅上桌,热气腾腾的什锦假鱼肚就算大功告成。这菜,其实就是北方的“全家福”,福建的“佛跳墙”一类,是节庆的菜肴,有喜气。
2.
我也认为,谁家的饺子,都不如我家的好吃。
首先,奶奶会先用水把肉馅打得十分鲜嫩,用酱油、料酒、剁碎的葱姜末煨出来。其次是菜肉的比例,掺多少菜进去,奶奶总是十分的有度。她最爱的是猪肉白菜的经典搭配,若是春韭时节,会加一些韭菜进去,而冬季,则加黄芽韭。奶奶拌饺子馅,从不加五香粉这一类夺味的调味品,只加盐、酱油、少许白糖和香油味精,味道既鲜且香。而奶奶的饺子皮,不硬不软,厚薄适宜,吃起来很有筋道。所以,关键的这几道程序:拌馅儿、和面、擀皮,以及煮饺子,都是奶奶亲力亲为。而我们做的,就是包饺子。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