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刻都是写作的美好时光——读《谈写作》有感

2025年刚过元旦节,树人有约读写团队里的一个老师发来信息询问《谈写作》这本书在哪里购买。我看见是《中国教师报》的两位编辑老师新编著的书,于是就直接在微信上帮着老师询问。

编辑老师说正在印厂了,很快就会有的。没过两天,我在微信公众号中看到了一篇读《谈写作》的文章,说一口气一个晚上就看完了。这更让我对阅读这本书充满了期待。

2月初,我终于在网上购得了这本《谈写作》。围绕教师写作的难点、痛点,两位编辑老师特邀45位一线名师、大学教师等进行专题访谈,深入探讨他们在真实写作情境中是如何化解写作难题的。一人一经验,一人一分享。

读完这本访谈录,我发现这些名师和大学教师都是写作高手。他们有着共性的特点,就是已经把读书、写作当作了一种习惯,也当作了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成为了一种生命状态。

01

教师写作为哪般?

全国叙事者发起者王维审老师说:教师写作的目的从来不是“成名成家”,而恰恰就是“过好自己的教育人生”。

读到这句话,联想起自己加入叙事者后这几年的教育生活,真的叫做越过越充实。

每个月与一本书相遇,每个星期写一篇千字文章,这样的读写行动让教育生活更加丰满。

从2020年3月算起至今,我没有落下一次写作作业,应该积累了230多篇写作的文章了。而读书,算起来也应该至少遇见了58本书了。

越是读书,越是发现自己的孤陋寡闻和认识浅薄;越是写作,越是发现自己的才疏学浅和表达苍白。

所以,这样的读写生活,让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了依附,也让自己的教育人生过得更加美好。

很多人夸赞说:你看上去状态很好。也许,因为读写,改变了我的生命状态。我认为的“美好”状态,别人不一定都这么看。

02

“挣扎”的写作状态你经历和享受过吗?

《前言》中宋鸽老师有这样一段话:“一般教师缺乏写作的习惯,没有养成勤于动笔、享受挣扎的习惯,而会写的人则是接纳挣扎、习惯挣扎,甚者享受挣扎,不惧写作中的挣扎。”

对“挣扎”这种状态,我也深有感触。面对不停闪烁的光标,脑海里的思想在翻滚,却不知道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也理不清这些混乱思想的顺序和逻辑,于是坐在板凳上“挣扎”着。

写几个字,几行字,又重新来过的时候有之;写着写着,思路顺畅,一气呵成的时候也有之。特别是写信,因为有一种对象感,仿佛这个人就坐在自己的对面,于是就跟他侃侃而谈,举例子,说道理。写不出来的时候也有之。这时候,我常常就是先打几个字再说。写着写着,思路就慢慢流淌了出来。

所以,“只要拿起笔,就是在超越庸俗的生活。”

在对汤勇局长的采访文字中,我读到了汤勇局长对运营个人公众号应该具备的六个“要”,很受启发;

一要有拿起笔来写作的勇气。对写作,不畏惧,不自我设限。

二要有坚持不懈、不半途而废的毅力。

三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只有多阅读,写作时才更有底气。

四要对教育现象有敏锐的观察力。能从日常平凡而普通、琐碎而细微的教育现象中捕捉写作灵感。

五要注重随手记录和积累。现在有手机,让记录和积累更加便捷。

六要在持之以恒的写作中反复琢磨。写作没有窍门,唯有多思考、多练习,思考出真知,练习出美文。不断思考,不断写作。

我在2016年就开通了“树人有约”微信公众号,但是更新的节奏很慢。我真的被汤勇局长震撼到了。一个教育局局长,事务会多繁忙,但却能坚持着写公众号“汤勇晓语”。

2023年的暑假,我在南京有幸见到了这位汤勇局长。他就坐在我的旁边。他身材魁梧,说话中气很足。我向他请教了很多有关写作的问题。

这次在书中又与汤勇局长相见,很是亲切。在亚文编辑的采访中,能看到汤勇局长对公众号写作的一些认识:写公众号要与做教育一样保持平常心;公众号写作是写书出书的一个途径,同时出版著作也成为写公众号的动力。公众号写作要真实表达,我手写我心、我心言我情、我情达我意。

在对待学校的公众号上,汤勇局长也提出了注意的三点:一是要注重人文性;二是要注重适用性;三要有趣味性。

总之,读《谈写作》,可以感受名师和大学教师优秀的写作习惯和写作态度,可以学习他们的写作方法以及出书的方法等,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助力老师写作的好书。

版权声明:
作者:Alex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042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