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之致澄弟沅弟【1396】2025-3-26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之致澄弟沅弟【1396】2025-3-26

致澄弟沅弟

同治四年1865十二月十五日

澄、沅弟左右:

近日贼情,张总愚(张宗禹,亳州雉河集,今安徽省涡阳guoyang人,清末捻军著名将领、西捻军统帅。初随叔父、大汉盟主张乐行参加捻军起义。后转战苏豫陕鄂皖,受太平天国梁王之封。1864年,与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整编捻军,以骑兵为主、步兵配合,流动作战。1865年,歼灭蒙古科尔沁王僧格林沁部,并粉碎湘军曾国藩的封锁。1866年,从河南率西捻军入陕,联合回民军。1867年元月,于西安灞桥大败清军,同年12月为援助遵王赖文光所率东捻军从陕北南下,经山西至直隶,逼天津,南下山东,被清军包围。下落不明,1868年4月,被李鸿章、左宗棠包围在北有碱河、南有黄河、西有运河、东有大海的狭窄地带里全歼。张宗禹乘夜突围而出,隐居于南大港管理区孔庄子,隐姓埋名,化名童子师,20年后病亡。此间,他以行医看风水为生,临死时透露出真实姓名。)一股尚在南阳,赖汶光、任柱等股尚在光州,今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河南省东南部,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地处豫、鄂、皖三省的连接地带,为豫南鄂北皖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潢川是中华黄姓的发源地,上海城市之父春申君黄歇故里。)、固始(隶属于河南省信阳市,位于河南东南部,豫皖两省交界处,北临淮河水,南依大别山,属华东与中原交融地带,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分界线)穿境而过,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称。)一带。闻京师之东北、山海关外、奉天等处马贼猖獗,派文尚书、福将军剿办,尚未得手。新授徐海道张树声为直隶臬司。圣意盖欲多调淮勇北卫畿辅,局势又当少变矣。

沅弟出处大计,余前屡次言及,谓腊月乃有准信。近来熟思审处,劝弟出山不过十分之三四,劝弟潜藏竟居十分之六七。

部中新例甚多。余处如金陵续保之案、皖南肃清保案全行议驳(提出异议,予以驳回),其余小事动遭驳诘bojie(辩驳诘问);而言路于任事有功之臣,责备甚苛,措辞甚厉,,令人寒心。军事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头绪繁多。

西北各省饷项固绌chu(不足),转运尤艰。处山西完善之区,则银钱分文皆须入奏,难以放手办事。若改调凋残之省,则行剥民敛怨之政,犹恐无济于事。去年三四月间,吾兄弟正方万分艰窘,户部犹将江西厘金拨去,金陵围师几将决裂。共事诸公易致龌龊wochuo(1.肮脏。 2.人品格低下。 3.拘于琐碎,限于狭隘。)稍露3,群讥(结伙嘲讽贬低)以为持功骄蹇jiaojian(傲慢,不顺从)。为出山之计,实恐呕气时多,适意时少。若为潜藏之计,亦有须熟筹者。大凡才大之人,每不甘于岑寂cenji(寂静、寂寞,孤独冷清。),如孔翠(孔雀和翠鸟。亦单指孔雀。 孔雀﹑翠鸟的羽毛。 喻精华)洒屏(展开羽屏),好自耀其文彩。林文忠(林则徐)晚年在家,好与大吏议论时政,以致与刘玉坡(刘韵珂,约1792年-1864年,字玉坡,号荷樵,山东汶上人,中国清朝末期官员。刘韵珂初由拔贡迁刑部郎中。道光八年1828年,出为安徽徽州知府。道光十年1830年,调安庆。后历任浙江、广西按察使、四川布政使。道光二十年1840年,擢浙江巡抚。鸦片战争初期,刘韵珂赴宁波收抚难民,沿海设防。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定海、镇海、宁波相继失守,刘韵珂遂加强省城杭州防守。刘韵珂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奉命协助钦差大臣耆英筹办防务,遂上奏力荐伊里布可阻英兵“不内犯”。道光帝采其言,命伊里布随耆英赴浙相机办理交涉。刘韵珂参与《南京条约》签订后,刘韵珂投书耆英,建议各处海口仍需设防等 [5]。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擢闽浙总督。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丰帝即位后,刘韵珂罢职回籍。同治三年1864年,刘韵珂去世。)制军不合,复思出山。近徐松龛kan(供奉神位、佛像等的小阁子)中丞(Xú Jì yú徐继畬1795-1873, 字健男,号牧田、松龛 ,山西五台县,今山西省忻州市人 。晚清大臣、学者,近代地理学家 。教育家徐润第长子。最高职务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徐继畲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 被《纽约时报》誉为“东方的伽利略” 。徐继畲突破华夷观念,编著《瀛环志略》一书,介绍域外文明并宣扬西方民主共和制,成为当时中国人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指南” ,促使形成开眼看世界思潮。 在同文馆任职期间,制定“兼容并包,智周无外”方针,将同文馆从原先单纯的语言学习,改造为对国际经济法律、天文历史地理的全面学习,形成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雏形。)与地方官不合,复行出山。二人皆有过人之才,又为本籍之官所挤,不不愿久居林下。沅弟虽积劳已久,而才调实未能尽展其长,恐难久甘枯寂。目下李筱荃中丞相待甚好,将来设与地方官不能水乳交融,难保不静极思动,潜久思飞。

以余饱阅世变、默察时局,则劝沅行者四分,劝沅藏者六分。以久藏之不易,则此事须由沅内断于心,自为主持。兄与澄不克全为代谋也。余前所谓腊月再有确信者大率如此,下二次更当申明之。

评点:沅甫出处大计:行四藏六

年初,朝廷命曾老九出任山西巡抚,他以病辞,朝廷给假六个月。照看假期就要满了,出不出山?兄弟俩讨论的是这件事。

此时的曾氏,各方面都处于不顺之际:捻军奔驰飘忽,曾氏临时拼凑的这支军队不是其对手。张宗禹、任柱等率部时而全数西去,时而又全萃cui(聚集。也指聚在一起的人或物)湖北,官军疲于奔命。另外,曾氏名为最高统帅,但淮军各营并不完全听他的指挥,李鸿章在金陵遥控他们。李昭庆(1835~1872,李文安六子,李鸿章幼弟,合肥东乡人)畏惧艰苦,想离开前线,请他的哥哥李鸿章代为向曾氏请假。曾氏为此事生气地对李鸿章说:淮军既由鄙人指挥,阁下可不必再插手。至于鲁豫等省的绿营兵,曾氏更是指挥不动。面对着这种局面,曾氏几有不能驾驭之叹!又加之欠饷久不能发放,闹饷一事令曾氏头痛不已。最为严重的是,曾氏看出朝廷对他的圣眷已有衰退的迹象,不像前两年那样倚重了。他的保折频遭部驳,对他的各种指责时见邸报所登的御史弹章中。所有这些,令身体日渐衰弱的曾氏有一种秋风末路之感,故而在对老九的出处行藏的思考上,他倾向于藏卧。但十天后,他在给两弟的信中又否定了这个倾向:“天下纷纷,沅弟断不能久安,与其将来事变相迫,仓卒出山,不如此次仰体圣意,假满出山。余十五之信,四分劝行,六分劝藏,细思仍是未妥。不如兄弟尽力王事,各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志,终不失为上策。”

前后两信,典型地反映出曾氏此时的进退两难的矛盾心情和他一贯的遇事瞻徇zhanxun(亦作'瞻狥'。 徇顾私情)的谨慎性格。

信中所说的林文忠即林则徐,刘玉坡即刘韵珂,林谪zhe居(1.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 2.指神仙受了处罚,降到人间(迷信) 3.责备;指摘)家乡时的闽浙总督。徐松龛即徐继畬,也做过闽浙总督。他有一部名气很大的书叫做《瀛ying(大海)环志略》,是中国知识界介绍世界史地的早起图书之一。

李筱泉乃李鸿章的哥哥,他由广东藩司升为湖南巡抚。随着筱泉升任巡抚,李家与曾家双峰并峙zhi(并立)的局面开始出现。以后淮军势力日强,湘军势力日弱,李家也就寝寝)渐渐)然超过曾家了。

版权声明:
作者:siwei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057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