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出来皇藏峪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墨客就有游学之风,《史记-春申君列传》中就有记载:“游学博闻,盖谓其因游学所以能博闻也。”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便是古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不历寒冬,无以知春暖。春分过后,清明之前,在这明媚的春光乍泄中,我们小组结合专题教育来了一次“研学游”,相约萧县皇藏峪,让心出来散步,问候青山,享受绿意,亲近花草,考古遗风,在历史的隧道里穿越时空,感悟一种多义性的生命特质。
驱车来到北门,青山安然秀美,绿意温婉尔雅。我轻轻吟出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名句“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历史上很多高洁之士,宁愿孤独寂寞一生,也绝不与小人坏人奸人同流合污,心有情愫,无处倾诉,只能将满清热情寄托于自然山水之间,如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如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如纳兰性德的“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还有苏轼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等等,想起这些人以及他们的诗词意境,对他们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清浅时光兴未央,绿韵牵风游思荡。眼前,郁郁葱葱的青山绿水,似低语浅唱,置身于山野花草之间,清新的空气里裹挟着淡淡的清香,仿佛为这连绵的青山注入灵性的气息。皇藏峪,藏皇洞,里面藏着许多历史,埋着许多故事,等待我们一一解密。
曲径通幽,古柏森森,香杉郁郁,看山赏景像读一首古诗,空灵意境中,氤氲着迷人的梦,微风吹拂,暗香浮影,似佳人浅笑,如偶偶私语,试想这皇藏峪的山野树林,若在夏天更能体现出“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之美。
葳蕤嫩绿的野草,冒出新绿的枝条,都透露出惊喜新意和温润含情,我们边走边看,似乎在寻找着什么,许是一路天涯,许是一路沧桑,“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我想着汤显祖笔下《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体验,思考着人生就是一场体验,一场修行,人生意义就是以一种探索者的姿态去寻找存在的价值。
来到皇藏峪游学,也是一种人生体验和探索,探春惜春,踏青赏青,这春天的故事很多,随处都可以看到生命力的绽放,亦如每个人的生命,都包含五大维度,即生命的宽度、强度、高度、长度和速度。生命的宽度在于胸怀格局,像一个容器,内藏包容的力量,胸怀如内心能藏几个敌人一般。生命的强度体现在信仰的支柱和精神的韧性,人是要有点信仰的,信仰让人在黑暗中能看到光明。生命的高度在于眼界和认知,如任正非所言“站在月球上看地球”,是井底之蛙,还是登高望远,一目了然。生命的长度是讲健康与心理的共生关系,一个人身心健康才能走得更远,活得更长。生命的速度体现在人生思维与生命哲学的创造性上,思维速度和哲学思辨决定生命的速度。
楚汉相争期间,项羽兵强马壮,刘邦当年逼上此山,如丧家之犬,被迫无奈,钻入此洞,躲过一劫,隐忍的背后藏着奋发图强,才有了后面的大汉辉煌。小不忍则乱大谋,刚愎自用项羽亡,最后胜者是刘邦,这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一遍遍在脑中盘旋过滤,时至今日,从历史中走到现实,任何生命的个体都有他的偶然性和必然性,都有其生命意象中的绿意,或枝繁叶茂,或抽丝剥茧,或苟延残喘,如这山间大树和山脚小草,年年花相似,一岁一枯荣,周而复始中更迭着无与伦比的生命之美,世间物种大概如此。
登高望远,全靠脚板。我们脚踏实地,踩着石阶,一步一个脚印,一步步向上,一步步前,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沿途的美景尽收眼底,青山的妩媚,树木的葱茏,花草的清香,到处勃勃生机,处处催人奋进。虽已老眼昏花,但也老当益壮,更何况我有一颗不老的童心,行进在走向远方的路上,一路寻寻觅觅,打开人生的行囊,抓住时间的绳索,追回丢失的时光。
春山美如黛,陶然共忘机。春天,花是主,人似客,徜徉花海,客随主便,处处心安。汪曾祺《人间草木》里说:“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这个老头真会喃喃自语,读其人读其文,顿生诗意之美,哪里还有烦恼和苦难,释然坦然,安然心放下。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到皇藏峪,不知道刘邦当时有多难,被迫避难,有惊无险,才有了后面的大汉江山。困难是压力,也是挑战,更是找准问题、解决问题的机遇。在这里会得到思索和启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可能会遇到困难,当困难来临,我们没有退路,只有坚定信心,勇往直前,就像蛇钻进了竹筒,只有一路向前,挑战面前,迎难而进,敢于冒险,勇于出手,才能化解磨难,从而实现“事上无难事,事成有惊险。”
人生在于探索和体验,今天放“心”出来,身在春山,身心俱佳,他日翻看过往,定会因岁月藏金,回味无穷。曾经的感伤,曾经的惆怅,有形无形,有情无情,一切的一切,都成了一种念想,一种神往,一种人生的经历和人生的徜徉。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