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店风帘图
前面讲过一幅《盘车图》,就是有关古代拉货的牛车图。
因为宋代商业发达,搞长途贩运的人也特别的多。
而且,北宋灭亡以后,民众纷纷南迁,也都需要用到牛车。
因此。在绘画方面,滋生了大量这类主题的作品。
今天的《山店风帘图》也是此类作品,而且是其中的精品。

这幅画是个团扇画,尺寸很小,纵24cm,横25.1c。
画家在这么小的尺幅内,却画出了大气魄。
画中群峰耸立,中间一条山路,旅人赶着牛车艰难行进。
远山渺渺,天空一片苍茫。
细看,又有很多耐看的细节。
近景处:

画家将近处的山坡描绘得简练而富有层次,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左右各有一组巨石相互呼应,同时稳定了画面。
再看这两组树木,一疏一密,看得出是秋冬季节。
枯树采用的是蟹爪枝的方式,承袭了李成郭熙一路的绘画风格。
山路由远及近。
右侧山峰之间:

尽管后面的山路看不见,但是交叠的山脚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路途的遥远和艰辛。
这三辆牛车描绘得都颇为细致,而且有静有动,有正有侧,方向各自不同。
每头牛,每个人也都有姿势上的变化。
沿着山路向左:

一人独自赶着驴车前行。
与这个人的上方和后面的密集相比,这里显然是舒朗的。
上方的旅店一会儿再讲。
继续往左:

一人赶着牛,一人扶着车轮掌握方向。
车顶还挂着草帽蓑衣,以备风雪时穿着。
再看画面的核心处,旅店:

院子里,车夫正坐在车上休息,另一人担着东西正和他交谈。
另一边,有人在给骆驼喂草料。
草棚一侧,酒旗飘扬。
一棵树木穿过草棚。这种建筑方式倒也有趣。
再往草棚下看,一个人伸着胳膊,正伏在桌上休息。
另外一间,店主端着饭菜走向客人。
草棚后面,是几间草屋,应该是客人住宿的地方了。
与整个画面营造的肃杀相比,这里显然是温暖的,热情的;与山路上的旅人相比,这里又是放松的,悠闲的。
看到这,不免让人感慨,人生旅途虽然艰辛坎坷,依然可以有一个地方让你放松,让你休憩,让你暂时忘掉一路辛劳。
最后,再看看旅店一侧的山石:

山石奇高,很稳,同时又歪向一边,让人担心顶部是否会滚落下来。
于是,枯树、酒旗就起到了视觉上的支撑作用。
山石圆滚滚的,采用了卷云皴来表现结构。
这些圆滚滚的山石形状,加上弯曲向上的走势,柔和了山的冷峻感,给画面带来了一丝丝的活泼,甚至是温暖和希望,就像郭熙的《早春图》。
《山店风帘图》,作者佚名,绢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