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彬彬》学习感悟3.27
今晚大卫老师阐述了“文化美学在家庭教育中的践行”。学习了第一课《文质彬彬》,把所有人讲得如痴如醉,恨不得马上跟大卫老师继续学习。一个半小时的学习,笔记我就记了9页。

重点讲解了孔子论语中的一段:“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指内涵。文:指形式。
大意是:内涵胜于形式,则显得粗野;形式胜于内涵,则显得繁琐。
大卫老师吸引人的地方是,用经典为现代问题答疑解惑,为当事人所用。用当代生活中的例子,生动形象的诠释了这两句话的意思。
大臣因为有内涵,有功绩,见到皇帝就不朝拜行礼,就显得粗野。若只注重形式,而无真心、内涵,形式再繁琐又有何意义呢?
大卫老师说:问题不是用来解决的,是用来消失的。他教我们站在八九层楼(思想和精神上)看问题,学习文化美学,涉猎哲学话题。
大卫老师从当今现象中更深的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1.节日/婚礼/丧礼
2.交友
3.文化(治国)
4.文化(网红打卡)
5.美学
始终思考一个问题:是质胜文?还是文胜质?
当我们每遇到一件事都这样问自己的时候,我们就会更看到问题的根本,看到自己的内心,并做出选择。
大卫老师的讲解,让我想起了学校六年级孩子出现男生女生之间互相喜欢的现象。我想要是我把这一课讲给孩子们,让他们真正理解什么是质,什么是彬,何为文质彬彬?他们是不是就会把时间经历多用在提升自己的内在涵养上,让男孩女孩真正知道,真正的爱情:文:需要一些经济上给到的仪式感。质:更要给到所爱之人一份责任担当。与其青春年少谈情说爱,荒废学业,不如致青春,勤奋努力给到自己一份美好的未来。
我要出发,试一试!
美的最高境界是:自然。
美没有好坏,但有高低。
愿我们及我们的孩子都努力做到内外兼修,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