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MM全面战术指南
来自GPT4.5,测试一下其能力
**DBMM(De Bellis Magistrorum Militum)**是一款复杂而深奥的古代战棋规则,模拟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1525年的各类历史战役。要在DBMM中取胜,玩家需要运用严谨的战略规划和灵活的战术运用。下面从通用原则、兵种运用、历史阵营特色、战术细节以及比赛常见套路与反制五个方面进行全面解析。
通用战术原则
•**制定总体战略与灵活应变:**在对战开始前就应为己方军队制定总体战略,包括如何部署以及应对不同局势的预案。 强调:“关键在于预先规划好己方若需先部署时的方案,并在设计军队时就考虑这一点”。同时,战局瞬息万变,指挥官应根据战场态势灵活调整计划,不要僵化死守预案。
•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尽量避免把兵力平均分散到整个战线。更有效的做法是识别敌军最薄弱的一翼或一路,集中优势兵力迅速击溃之,再逐步扩大战果。DBMM的胜利常由击溃敌军一个或多个指挥部队来实现,因此各个击破是核心原则之一。其实施需要牵制敌军其他部分,使其无法即时增援被攻击的重点方向。
•保持阵型,保护侧翼:古代战斗中阵型紧密与否往往决定胜负。确保你的主战线单位相互邻接支援,避免被敌军楔入突破口。“角度”“重叠”等规则意味着一旦被敌军从侧后进攻,己方将遭受严重劣势。因此务必利用部队或地形掩护侧翼。例如,将一翼靠在河流、山丘等地形上以拒绝该翼,另一翼以骑兵警戒巡弋。实战表明,一旦出现缺口被敌军利用并侧击,战线往往很快崩溃 。
•有效利用地形:DBMM中攻守双方轮流在战场上布置地形。根据己方军队特点来选择地形非常关键:若己方以骑兵和战车等机动兵种为主,倾向于开阔平坦的地形,以便自由 manoeuvre;若己方有大量弓兵或轻步兵,则可选择在战场上加入林地、崎岖地等以利于据守和骚扰。高地(丘陵)的优势也不容忽视——高处单位在战斗时通常有加成,而进攻山丘的部队则举步维艰。“下山容易,攻山难”的道理在DBMM同样适用 。善用地形能有效保护己方弱点并限制敌军发挥其优势。
•**指挥点资源管理:**DBMM通过掷骰获取“PIP”(指挥点)来执行部队行动。指挥点是宝贵资源,须精打细算。集群移动是节约PIP的重要技巧:将部队排成行进纵队或连成一线,可以用较少的PIP移动整组单位,从而将更多指挥点用于关键动作。实践中,某些单位(如重型攻城武器)在机动时会消耗过多PIP,因此许多玩家将其部署在合适位置后尽量避免再移动,以免成为“PIP黑洞” 。统帅应根据不同指挥部队的重要性合理分配PIP:主攻部队需要充足指挥点以执行机动和战斗,次要方向则以最少的移动牵制即可。
•战斗主动与拖延策略:决定何时积极进攻、何时谨慎防御是将领的重要能力。如果己方在兵力或兵种上占优,应把握主动权迅速寻机决战;反之若处劣势,可采取拖延战术,寻机以小胜换取全局平局甚至拖到时间结束。在比赛环境中,不乏玩家在形势不利时选择保存实力:例如抛出少量部队当“敢死队”延缓敌军追击,全军果断后撤到有利地形,尽量避免进一步损失,静待时间耗尽 。这种策略虽然缺乏进取,但在积分制比赛中有时可避免大比分失利。当然,过度保守也可能被对手抓住弱点各个击破,指挥官需权衡利弊。
特定兵种战术
不同兵种在DBMM中扮演着不同角色,理解各兵种的优势与弱点并加以运用,是战术运筹的基础。下面分析主要兵种的战术要点:
•骑兵:骑兵机动性极强,是战场上的多面手。在DBMM中许多玩家认为“骑兵是万能兵种”,因为骑兵对抗大多数单位都有不错的胜算 。骑兵在进攻时不受步兵角度重叠的影响,而且步兵对抗骑兵时无法获得后排支援,这使得骑兵即使正面迎战步兵也较为有利 。骑兵的典型用法包括:迂回敌军翼侧或后方实施包抄,利用其高速抢占关键地形或截击敌方轻部队,以及在敌军阵线出现缺口时果断冲锋撕裂敌阵。不过骑兵也有弱点:在崎岖地形中行动受限,遇到长枪密集阵或象阵正面冲击可能受挫。因此,指挥骑兵时应择机而动——在平原上一旦发现敌军侧翼暴露,立刻以高速优势绕袭;如敌军步阵严整,则可先行骚扰牵制,等待敌阵乱形再投入决战。
•轻步兵:轻装步兵(包括散兵、Psiloi等)是灵活的辅助兵种。他们机动灵活,适合穿插于林地、山丘等复杂地形并据守要点。轻步兵通常无法在正面肉搏中击溃重装部队,但他们极为擅长骚扰和支援。在进攻时,轻步兵可以充当前锋扰乱敌军阵型:通过远程射击或佯攻,引诱敌军离开阵型或打乱其队形。在防御时,他们可占领森林、村镇等险要,使敌军大部队无法轻易通过。更关键的是,轻步兵能为主力提供支援与掩护。例如,在长矛方阵或重步兵推进时,派出散兵在前方和翼侧掩护,吸引并压制敌方弓箭火力,就是常见战术之一 。有经验的玩家指出,若没有轻步兵屏护,大方阵如马其顿方阵在推进过程中会被对手的散射和游击战术“蚕食”削弱 。因此,轻步兵应紧密配合主力:进则开路骚扰,退则遮蔽掩护,用最小的牺牲换取最大战术收益。
•**重步兵:**重装步兵是决战的中坚,包括剑士、长矛兵、长枪方阵、狂战士步兵等类型。**剑士(Blades)**类步兵(如罗马军团步兵)在DBMM中以全面著称,被一些玩家称为新的“万能兵种”,因为他们对抗几乎任何敌人都不吃亏 。剑士型部队对长矛和长枪有优势,在与轻装步兵缠斗时也往往能占上风 。长矛/长枪方阵在正面作战时非常强大:多排深阵带来的后排支援,使其足以抵挡骑兵冲锋,并能压制多数步兵。但方阵需要保持阵型和宽正面的完整,一旦被迂回侧击便容易土崩瓦解。**狂战士/战族步兵(Warband)**则属另一类重步兵:他们往往冲击力惊人,在第一轮接战时就能给敌军重装步兵造成巨大杀伤。一位DBMM玩家提醒道:“**嗜战步兵对重步兵是个威胁!**如果他们在初始回合赢下数次战斗,后续就会顺势击溃整列敌军,并对相邻战斗形成包围” 。因此,当面对敌方狂战士突击时,指挥官需要以纵深队形和预备队缓冲其冲击,或用射击与轻兵先行削弱其士气。总之,重步兵应根据自身类型采取相应战法:剑士注重稳步压上、发挥其全面格斗能力;长矛方阵讲究阵型完整、正面压制;而狂战士则追求一击突破。在运用重步兵时,也别忘了让轻兵协同掩护,避免重装部队被远程火力和机动部队各个击破。
•**战车:**战车在DBMM中代表一种特殊的机动冲击兵力,可分为重战车和轻战车两类。重战车(如古代中东的镰刀战车或中原战国的重装战车)功能类似于骑士或重骑兵:正面冲击力强,适合在开阔平地对敌军步兵和骑兵发动猛攻。一旦时机合适,重战车冲入敌阵往往能造成恐慌和破阵效果。不过战车转向不如骑兵灵活,而且对崎岖地非常畏惧——战车在困难地形中可能无法有效作战,甚至在规则中更容易损毁。轻战车(如东方的弓箭战车)则通常搭载远程武器,用途更趋向于机动作战和远程骚扰。在战术运用上,战车可以用于快速反应和侧翼支援。例如,在特洛伊战争的模拟战中,使用赫梯轻战车的军队曾采取“箱形阵”防范侧翼突袭,待发现敌军骑兵试图绕侧时,猛然派出战车队从阵中冲出,高速拦截对方的侧袭部队 。这一战例显示,战车部队部署在中军或预备队位置,一旦敌军出现侧翼威胁,即可迅速投入,通过机动力封堵缺口。使用战车时要注意与其他兵种配合:让战车掩护在己方骑兵或步兵侧面,共同形成冲击梯队;或将战车与弓箭手配合,战车在前吸引火力并冲散敌阵,后方弓手跟进射击 。总之,战车善用则可冲击敌阵、搅乱阵型,但切忌驶入不利地形或陷入孤军深入的险境。
•弓箭手:弓箭部队包括各种持弓弩的步兵和骑兵单位,在DBMM中担负远程打击与火力支援的任务。步弓手通常成组部署,用齐射来削弱来犯之敌。在对抗缺少远程手段的对手时,弓箭手的持续射击能在敌军接战前造成显著伤害,迫使对方不得不冒险发起冲锋或改变路线。尤其当敌方拥有可怕的近战兵种(如狂战士或骑士)时,密集的箭雨有机会在其冲锋到达前将其击杀或击溃几个元素,从而削弱其冲击力。弓弩手常被布置在本阵之前或两翼,以最佳射程覆盖敌军接近路线;同时需要配备保护——通常用长枪步兵在前列架盾,或以战车在侧翼掩护弓手免遭敌军快速部队突袭 。骑射手(骑马弓骑兵)则将弓箭的机动性发挥到极致。他们可以在宽广的战场上迂回游击,“hit-and-run”反复骚扰敌军。对于笨重的重步兵方阵而言,机敏的骑射骑兵犹如狐狸般难以捕捉。但弓骑兵杀伤往往是渐进的,需要耐心寻找战机,一旦敌军阵型混乱或露出疲态,再配合己方主力骑兵发起致命冲锋。需要注意的是,弓箭手在近战中相当脆弱,一旦被敌军近身格斗通常难以抵挡。因此运用此兵种的要诀在于:以射击赢得优势,以机动避免近战。合理的配合作战包括弓箭手在前消耗敌军、诱使对方阵型松散,然后由己方冲击部队(骑兵或步兵)抓住战机近战歼敌。
历史派系特色战术
历史上不同文明的军队因其编制和兵种构成各具特色。在DBMM中,玩家常常使用历史**军队列表(Army List)**来组建如罗马、汉朝、蒙古、十字军等阵营的军队。以下针对几种常见阵营,讨论其典型战术特色:
罗马(Roman)
罗马军队以纪律严明的重步兵军团著称,辅以一定数量的辅助部队和骑兵。罗马军团步兵在DBMM中通常归类为Blades(剑士),具有攻防皆优的特性,被誉为“万金油”单位 。他们在近战中能压制大多数步兵,对抗长矛方阵和骑兵时也不落下风 。罗马军队的通用战术是以军团步兵构筑稳固的中军阵线,稳步推进迫使敌军正面交战。在此过程中,罗马人会使用辅助部队(Auxilia)和散兵清理两翼的山地、树林等复杂地形,以及骚扰削弱敌军主力。例如,罗马常派出援助军(Auxilia)占领战场要地,保障军团步兵不会受到来自侧翼或地形的威胁。同时少量罗马骑兵部署在阵线两翼,用于牵制敌方骑兵或追击溃散部队。虽然罗马骑兵素质相对一般,但在军团步兵压阵的配合下,他们可以发挥稳定作用而不必单独决战。罗马人也善于利用火力支援:投石机和弩炮等远程器械可部署在阵后,用以骚扰敌阵、射杀象兵或压制敌方据守的堡垒。综上,罗马军的打法强调阵型完整与渐进式推进——凭借坚韧耐久的步兵线削弱并消耗对手,在关键时刻则由训练有素的步兵发起集体冲锋,一举击溃敌军士气。面对罗马军团,敌手若试图正面硬拼往往难占便宜,需考虑以机动战或奇策扰乱其阵型,否则很容易被罗马步兵的稳扎稳打所击败 。
汉朝(Han Chinese)
汉朝军队编制灵活多样,是一支均衡的混合军队。其兵力构成既包括训练有素的步兵(持长矛、戟或刀盾的步卒),也包括强大的骑兵力量(汉代精锐骑兵中有披甲重骑、弓骑兵等),还有擅长远程的弓弩手。汉军的战术特色在于综合运用多兵种协同,以弥补单一兵种的不足,创造战场优势。例如,在对阵西方军团时,汉军往往会先以强弩兵进行火力压制。汉军弩手射程和穿透力惊人,可以在敌军接近前削弱对方重装步兵的阵型。同时,汉军会派出轻步兵(诸如弓箭手附带盾牌手或标枪手)作为前锋骚扰,吸引敌军火力。史载汉军还装备有战车,但在汉末期战车已非主力,更多用作仪仗或特种用途。然而在DBMM模拟的汉军列表中,战车依然可以出场并发挥独特作用——譬如充当前线的移动盾墙。有战报记载,汉军曾让战车突前以掩护弓弩手,抵挡罗马投石机从丘陵上的射击 。待接近至有效距离后,汉军弓弩手展开齐射压制敌军,随后派遣精锐步兵和扈从武士(可能以Auxilia或Blade表示)冲击敌阵。而汉军王牌是其骑兵部队:包括身披重甲的铁骑和迅捷的骑射骑兵。在战斗过程中,汉军骑兵可担任两种角色:一是侧翼迂回包抄敌军,用骑射骚扰并攻击敌阵侧后;二是在敌军出现溃败迹象时,化身为冲击力量,对溃散的敌人进行长驱直入的追击扩大战果 。汉军注重灵活战法,如果发现敌军防守严密不会贸然硬攻,而是通过多点佯动诱敌出击。例如史书中班超等人对抗北匈奴时多用疑兵之计,在DBMM中这体现为汉军常备小股骑兵诱使敌军离开有利地形,再由主力歼击。总体而言,汉朝军队的强项在于均衡与机动:他们没有明显短板,能根据对手调整战法——对抗步兵密集阵时,以弓弩削弱加步骑协同冲阵;对抗骑兵游击战时,则以重骑兵掩护步兵稳步推进,步弓配合限制敌骑。指挥汉军的要诀在于让每种兵力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发挥出“弓马步车”立体战术的威力。
蒙古(Mongols)
蒙古帝国军队堪称机动战争的化身。其核心由大量骑射骑兵(Light Horse)和精锐重骑兵(Cavalry/Knights)组成,几乎清一色的骑马兵种保证了全军的高速机动能力。蒙古战术的精髓在于远战近战结合的机动作战:先以骑射手反复游击,消耗和扰乱敌军,然后在敌军露出破绽或士气受挫时,由重装马队发动致命冲锋完成击溃。具体而言,蒙古骑兵通常分为几支迂回游击的轻骑兵部队和一支隐藏力量(护卫汗王的重骑兵)。开战后,轻骑兵会在宽广的战线上散开,从各个方向包围敌军,以密集的箭雨远程骚扰。由于他们速度极快,敌军步兵根本无法正面捕捉到他们的主力,只能承受射击或被迫局部出击。一旦敌军追击,蒙古骑兵往往实施著名的“诱敌深入”战术:边战边退,将追兵引离阵型。DBMM规则下,轻骑兵可以在敌军接近时选择后退撤离,使对方徒劳无功。这种反复牵制会逐渐削弱敌军的耐心和阵形。当蒙古指挥官判断时机成熟(例如敌军阵线已混乱或关键部队受创),早已蓄势待发的蒙古重骑兵(常以Cv(S)或Kn表述)便会冲锋陷阵。一队披甲持矛的蒙古重骑从侧翼或正面猛攻,很可能一举摧毁敌军摇摇欲坠的防线。蒙古军另一个拿手好戏是侧翼包抄甚至“围杀”战术:由于行动迅速,他们常常在对手尚未反应时就出现在其侧后方,多面夹击令敌军彻底陷入混乱。对于蒙古这样的全骑兵机动军队而言,空旷的地形是理想战场——因此在选择地形时,蒙古军通常希望保持场地开阔,以便发挥骑兵的空间优势。若地形不利(比如森林密集),蒙古指挥官也会考虑采用侧面迂回(flank march)等非常规部署,从空隙较大的方向突然杀出,避开主力硬碰硬。总结来说,蒙古军队的制胜之道在于以快打慢,以远制近:始终掌握战场主动,选择何时何地战斗。如果敌人死守不出,蒙古人可以不断骚扰夺取小胜;若敌人冒进,蒙古人便围歼各个击破。在DBMM比赛中,蒙古式的纯骑兵快攻流是一套令人生畏的套路,但需要玩家有良好的时机判断和全局掌控能力,才能真正重现成吉思汗横扫欧亚的战果。
十字军(Crusaders)
“十字军”在DBMM中通常指11~13世纪欧洲十字军东征及其建立的耶路撒冷等拉丁国家的军队。这类军队融合了西欧封建骑士和中东雇佣军的要素,呈现出重骑兵突击与步兵防御并重的特点。十字军军队的核心是西欧来的重装骑士(在规则中多属Kn(骑士)类别)。这些骑士身披重甲、战马覆甲,冲锋威力极为可怕,是十字军最具杀伤力的武器。配合骑士的是各种步兵:既有来自本土的长矛民兵和重装步兵,也有中东当地的弓弩手(包括著名的热那亚弩手或土库扑弓箭手)。因此,十字军的典型战术是**“步兵据守,骑士突击”。面对擅长骑射骚扰的穆斯林军队时,十字军常将步兵布置成防御阵型(如圆阵或车阵)以保护营地和随行辎重,并抗衡敌方骑兵的袭扰;而将重骑士隐蔽在阵后作为反击力量。当敌军靠近或露出破绽时,十字军骑士便集结成楔形或横队,发起果决的冲锋。一旦这些铁甲洪流贴近敌军主力,往往能以猛烈冲击摧垮轻装的异教徒骑兵甚至步兵方阵。历史上的安条克之战、阿斯卡隆之战中,十字军都是凭借骑士冲锋逆转劣势。当然,十字军指挥官也深知骑士的弱点:兵力精锐但数量少,而且在遭远程消耗或落入包围时,骑士的冲击力会大打折扣。因此,他们会精心选择冲锋时机,并用步兵最大限度地保障骑士的两翼和休整机会**。例如,在阵型行进中安排弩手和长矛手交替掩护:弩手射击压制敌方骑射手,长矛手则保护弩手不被敌轻骑冲散。必要时,十字军骑士也可下马作战:面对坚固城墙或无法骑马冲锋的地形(如壕沟、山坡),骑士会暂时充当重装步兵与敌搏杀。总的来说,十字军军队擅长攻守转换:防御时以步兵筑垒稳固阵脚,进攻时以骑士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敌阵。不过十字军也害怕被拖入消耗战或被敌军放风筝(骑射围攻)。明智的十字军玩家会努力逼迫对手决战,例如尽量将战场选在平坦处以防敌人打游击,并保持骑士队伍的凝聚力防止各个击破。一旦骑士冲锋受挫无法取胜,十字军战斗力将急剧下降。因此,在DBMM战场上指挥十字军需要进退有度:既不可贸然分散兵力追逐游骑,又要把握稍纵即逝的冲锋良机。在合适条件下,十字军那令人胆寒的铁骑洪流依旧是横扫沙场的制胜利器。
战术层面的细节
在实际对局中,一些战术层面的细节操作往往决定了战斗走向。以下从部署、攻防、地形、指挥和机动等方面,探讨DBMM对战中的要点细节:
•部署技巧:部署阶段奠定了整场战斗的基调。首先,要根据己方军队和敌方军队的军表(Army List)判断双方的强弱项。如果己方是进攻方(侵略者),通常需要先行摆阵,这时应将主力布置在能发挥最大优势的位置,并设想敌军可能的布阵做出预案 。相反,若己方是防守方,可利用后部署的优势对敌阵进行针对性布置。部署时常见技巧包括:要点拒翼,即将一翼靠边或贴附地形,以缩短战线避免双翼受敌;预留预备队,在主战线后方留少量机动部队,以应对意外情况如敌军的侧翼包抄或本阵缺口;阵型错位,根据需要将部队布置成梯形或纵深队形,从而在战斗中实现轮换或增援。例如,新手在防守部署时往往平推一字长蛇阵,而老练的玩家会在中央或某翼后方布置一支机动力量,准备实施二线反击或填补阵线漏洞。
•进攻与防御策略:进攻时应力求速战速决于己方有利的局部。如前述“各个击破”原则,选择敌军相对薄弱的一侧猛烈进攻,同时在其他方向采取牵制作战以迟滞敌军增援。在进攻过程中,保持己方部队队形的整齐非常重要,切忌追求速度而冲乱阵型,被敌各个击破。防御时则应稳扎稳打,利用地形和阵地工事拖延敌军。例如防守方常将营地设在本阵背后以防止己方溃退,并利用战场中的村庄、林地构筑拒马阵地。另外,一种消极但实用的防御策略是在明显劣势时选择“保存实力”:尽可能保证己方不被全歼,从而在比赛计分上只输小分。这种策略的极端表现就是前述的全军后撤固守法 。当然,防御并非一味后退,也包括诱敌和反击。高明的防御者会通过小规模出击引诱敌军某部分冒进,然后抓住机会由预备队发动突然反冲锋,来个出其不意。此外,还需注意时间因素:比赛通常有固定回合或时长,防御方若撑到结束且损失较少,即便未击败敌军也可在计分上占优。因此,攻防双方都应有时间概念:进攻方需在限定时间内达成足够战果,防守方则争取拖慢战局节奏。
•地形利用:战场地形对战斗节奏和结果影响巨大。娴熟的将领会针对双方军队类型选择并利用地形来放大己方优势、限制敌方发挥。例如,善于骑射机动的军队(蒙古、游牧等)喜欢广阔平坦的地形,他们往往选择移除大部分障碍,让骑兵有足够纵横腾挪的空间;而步兵为主的军队(如中世纪重步兵、民兵阵)则希望在战场上设置尽可能多的难行地(森林、坎坷地)以削弱骑兵冲击。部分军队甚至携带野战工事(如鹿角、寨栅),在关键位置构筑防线。利用地形的技巧还包括:在可能的部署范围内,将己方阵地倚靠河流、湖泊或战场边缘,形成天然侧翼屏障;抢占战场中央的高地,迫使敌军进攻上坡。正如一篇战报总结的:“下山容易,攻山难”,占据高地的一方在战术上要比爬坡进攻的一方轻松得多 。当然,过度依赖地形可能导致对手选择避战或绕行。因此需要根据对手策略调整:如果敌军拒不进攻己方据守的险地,或许就需要主动出击以免陷入被动。
•指挥点(PIP)管理:每回合指挥官都会为其各个指挥组掷骰获取PIP,分配给该指挥组的部队行动。高水平玩家善于通过规划行动顺序和范围来最大化PIP的效用。首先,集中使用PIP于决胜部队:确保承担主要攻势的指挥部获得足够PIP,以完成复杂机动或多重战斗。次要方向的部队则能省则省,尽量保持静止或小范围移动。一种常见技巧是使用行军纵队:将多元素排成纵深队形,以1个PIP进行整队移动,从而实现快速长距离位移 。当需要将主力从一翼调往另一翼时,纵队行军尤其高效,比起横向平推节省大量指挥点。同样重要的是避免不必要的PIP浪费。例如,不要让散兵零散分布过远,否则需要额外PIP去单独控制每个单位;取而代之的是保持散兵成组活动,一次指令即可移动一群。再如,炮械和车阵等通常安置好位置后就不宜频繁挪动,因为移动它们不仅费PIP,还可能扰乱阵型。有经验的玩家将这类单位称为“PIP坑”,会谨慎评估其每一点PIP的价值 。最后,DBMM还有一些特殊的指挥机制可以善加利用,例如Brilliant General(杰出将领)可以在关键时刻提供PIP或战术加成,以及调度PIP给临近友军指挥部队的选项等。总之,指挥点管理的核心在于:确保关键之处不差PIP,非关键处不浪费PIP,以此支撑整个战术计划的顺利执行。
•牵制与包抄:高水平对战中,决胜往往源自一次成功的包抄夹击或关键部队的被牵制失效。牵制是指用少量兵力吸引和束缚敌人大股部队,使其无法投入主要战场。例如,派出几队轻骑兵逼近敌军侧翼或后方营地,迫使对方分兵应对,减轻正面压力;又或者利用一小支部队贴近敌军主力侧翼,依据规则会让敌军无法执行行军快速移动(因为附近有敌军威胁),从而延缓其增援,这被玩家称为阻截行军或压制机动的技巧 。善用牵制可以以小博大,为己方主攻方向赢得宝贵时间。包抄则是进攻艺术中的点睛之笔。一旦发现敌军阵线过长或顾此失彼,应迅速派遣机动部队绕到敌人侧翼甚至背后发动攻击。根据DBMM规则,侧后攻击通常令被袭单位无法还击甚至直接溃败,因此包抄成功往往带来连锁反应——被侧击的部队溃逃后,其相邻友军可能士气动摇甚至露出新的侧翼,从而引发雪崩式崩溃。历史上著名的汉尼拔坎尼会战即是包抄歼灭的经典。在游戏中也屡见不鲜:某次模拟战中,一支冲过头的赫梯战车因为友军阵亡而将将领暴露在阵前,立即被亚历山大马其顿骑兵从侧翼捕杀,导致该指挥全军崩溃 。这一瞬间扭转战局的场景凸显了侧翼攻击的巨大威力。当然,包抄并非易事——精明的对手会用预备队和地形防范被侧击。所以玩家需要创造条件:通过正面施压令敌阵形伸展变形,或用佯攻诱使敌预备队离位,然后快速派出预伏骑兵长驱直入敌后。一旦成功撕裂敌军侧翼,即应追加投入兵力扩大突破口,力争将局部胜利转变为全面溃败。需要警惕的是,切勿在包抄时贪功冒进孤军深入,毕竟被包围的一方也可能反过来包围过深的进攻部队。因此要注意与正面友军的配合形成夹击之势,真正做到“钳形攻势”,令敌军无力招架。
比赛常用套路与反制策略
在DBMM的竞赛环境中,玩家们根据规则和军表特点,发展出了许多常用套路(即固定的战术组合或风格)。以下列举几种典型套路及其对应的克制策略,帮助玩家在比赛中知己知彼:
•纯骑兵机动作战套路:以蒙古、匈奴等全骑兵组成的军队,通过骑射骚扰+机动包围来磨死敌人的套路。这类军队通常会在战场上游弋,不与敌军正面硬拼,而是依靠速度掌控交战主动权。当对手阵型松散时再一拥而上解决战斗。克制方法:针对纯骑兵流,防守方应固守阵型、利用地形来削弱其机动优势。例如将背靠障碍物,避免被前后包围;尽可能进入森林、村落等骑兵不便进入的地段来迫使敌军下马或放弃冲击。同时,可以派出少量轻骑兵在阵前游击牵制,防止对方为所欲为。如果可选天气/时间规则,选择不利于射箭的条件(如大风、黄昏)也能削弱骑射流的威力。总之,莫跟随对手满场跑,稳固阵脚让对方“放风筝”战术无效,自然能逐步扭转劣势局面。
•重步兵正面碾压套路:以罗马军团、希腊长枪方阵或中世纪重装步兵为代表的军队,常采用密集步兵线平推的策略。它们排出宽正面的深阵列步兵,缓缓向前压迫,希望凭借正面优势压垮敌军。这种套路在正面作战时极其强劲,尤其当对手缺乏能正面抗衡的单位时。然而克制方法也很明确:利用机动与远程破解之。面对步兵洪流,切忌在其最强点硬拼。应该派遣骑兵和轻步兵不断骚扰其两翼和后方,迫使对方阵型混乱或分兵;同时用弓箭和投射武器不停消耗其兵力。当密集阵出现破绽(例如某处被射杀一个元素导致阵列松动)时,立刻投入机动部队楔入裂隙实施腰部穿插。另外,地形是步兵密集阵的天敌:可以设计在其推进路线上布置沟壑、林地,使其不得不绕行或乱阵。历史上机关算尽的将领往往不会正面硬抗如铁桶般的方阵,而是智取——在游戏中亦然。只要牵制住步兵阵正面,不让其以完整队形撞上己方要害,再逐步从翼侧各个击破,其看似无敌的正面碾压也会不攻自破。
•骑士冲锋与步兵配合套路:这一套路多见于中世纪欧洲军队(如十字军、封建英法军队)。他们依赖重骑兵(骑士)的一击决胜,但也明白骑士单独行动易遭各个击破,故辅以步兵协同。通常打法是步兵(长矛兵或弓弩手)负责固定敌阵和消耗敌军,然后骑士在关键时刻从侧翼或穿过步兵阵隙发起冲锋。这种骑步配合在历史上威力巨大,例如克雷西战役中的法军骑士就是在弓箭手火力配合下冲击。然而在DBMM比赛中,反制方法在于扰乱节奏、各个击杀。首先,对付敌方步兵的压制,可以使用轻骑兵或散兵去缠斗弓弩手,使其无法专心射击或逼其暴露阵型空隙。其次,对待敌军蓄势待发的骑士决不可让其如愿撞上己方主力正面。可以提前在可能的冲锋路线上设置障碍(战场树丛、拒马桩等),或者采用炮击、箭雨专门打击骑士队伍,削弱其人数。一旦敌方骑士发动冲锋,务必用预备队及时侧击这些深入的骑士。长枪兵或戟兵从侧面或后方攻击冲入过深的骑士,往往能将其各个击破。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能消灭或击退敌方步兵支援,那么剩余的孤立骑士将变得脆弱——此时集中兵力围攻这些无援的骑士,也是一种有效打法。在近期规则调整中,骑士对抗某些步兵时的优势有所变化,但总的来说,骑士冲锋流克敌在于凝聚力,而败因往往是被牵制分割 。因此对抗骑士步兵组合,核心就是打乱他们的协同,让骑士和步兵无法同时发挥作用。
•远程堡垒龟缩套路:有些玩家倾向于采用防御性极强的打法,例如带大量弓弩手、炮械和地形工事,构筑稳固阵地逼敌军强攻。在这种套路下,防守方通常占据角落高地或狭窄正面,用长墙般的步兵线保护弓箭手/炮阵地,在身后布置营地辎重以免被抄袭身后。这种“堡垒”式打法如果敌军贸然正面进攻,往往会在接近过程中被射得伤亡惨重,冲锋力道衰减而无法突破防线。然而,其弱点在于过于被动,一旦时间接近终了而双方损失都不大,进攻方可能不得不冒险全力一搏。克制方法:对于这种龟缩阵地,进攻方可选择智取而非力敌。首先考虑利用时间和计分规则:如果比赛规则鼓励进攻方消极也可能判负,那么进攻方必须想办法逼对手露面;否则在计分上可能接受小负也比莽攻送死好。若必须攻坚,务必集中兵力于一点,不要沿敌整个正面发起全面进攻——选择敌阵某一段作为突破口(例如观察哪段防线兵种较弱或兵力较少),倾尽全力突破,造成局部以多打少。一旦突破口形成,立刻向两侧拓展撕裂敌阵,从而避免陷入逐个击破的火力杀阵。同时,充分利用遮蔽物接近,比如沿着森林边缘、丘陵背坡前进,尽量减少暴露在敌火力下的时间。如果己方有重甲部队(如装备盾牌的士兵或装甲车),让他们走在前列为其他部队提供掩护。还有一种克制思路是使用诱敌战术:假装迟疑不前,迫使防守方坐不住而主动出击骚扰,从而打破其阵地战计划。当敌军一离开堡垒阵地,就给了进攻方各个击破的机会。总而言之,对付远程堡垒流需要耐心和谋略,切忌简单粗暴地往枪口上撞。
•侧翼奇袭和埋伏套路:某些情况下,玩家会选择富有风险的侧翼奇袭策略获取奇效。例如派出一整支指挥部队作为侧翼行军(Flank March),从敌人侧后方突然出现;或者利用地形遮蔽预先在敌军侧翼埋伏部队,等待时机发动攻击。这类套路若成功,往往能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直接从侧后方打乱其阵型甚至攻击敌军大本营。然而,侧翼奇袭具有赌局性,因为行军部队可能因迷路或误点而延迟甚至无法抵达,埋伏部队也可能被敌军侦察发现。克制方法:首先在部署时要有防范意识。如果知道对手偏好侧翼行军,可以将己方阵型的一翼留有预备队在后方,以防突然的袭击。也可以在侧后放置一些廉价部队警戒,哪怕挡不住敌军也能及早预警主力回防。当传闻敌军有侧翼部队时,不妨采用缩短战线的方法——比如阵型靠近战场中轴,这样无论敌人从哪边侧翼出现,距离主力都不会太远,便于回援。此外,合理使用侦察(如果规则和剧本允许的话)可以提前探知敌军可能的埋伏位置。遇到突然从侧后出现的敌军,也切忌慌乱脱序,应迅速调整几队部队面对新威胁,形成新战线拖住对方,使其无法立刻冲击己方背后要害。同时原本正面的主力若有机会,应加紧对眼前敌军施压甚至尝试速决——因为对方分出兵力侧袭,正面兵力相对减弱,可能出现以多打少的战机。在比赛实践中,侧翼奇袭有成有败,不可迷信奇谋。正所谓“谋定而后动”,成功的奇袭总是建立在对敌我态势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而防守方只要准备充分、应对稳健,就能大大降低被奇袭击溃的风险。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无论何种套路,都应服务于大局战略而非生搬硬套。DBMM的规则设计鼓励还原历史上的有效战术,而使纯粹“游戏机巧”难以长久奏效 。因此,最常胜的玩家往往是那些既掌握丰富战术工具,又能根据具体战场条件随机应变的人。我们在学习各种套路和技巧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自己的临场判断力和统筹全局的能力。唯有将通用原理、兵种运用与临机决策融会贯通,才能在DBMM这套深奥的古战规则中取得骄人战绩。正如一句古老谚语所言:“战术有万变,原则不破”。祝各位统帅在今后的战局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