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桥之旅
阳春三月的一个周日的下午,我们几个发小去黄河大桥。
北方小城的春天不刮风是稀罕事。这一天照例吹起了风,浑浊的黄河水在风的鼓动下荡着波纹,似要急匆匆地赶往什么地方。
后悔没有早点来看黄河冰凌开化的壮观景象,比起那两天人少了好多。来到黄河桥洞下,看到突然想起了《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去山西买骡子回来在黄河边看着一艘船在号子声中逆流而上的情景。
看着黄河水,心中依然感觉到那种激动与澎湃。这条河总会让人涌起一股莫名的亲切感,那黄浑的颜色像是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而那汹涌不停的波涛又像一颗永远打不败的热辣滚烫的心。
二十年前,几个女孩子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夏天的清晨,骑着自行摘着自家果树上的果子和一些零食骑了两个小时来到这里。也是在这个桥墩下,还有穿着绿色军装的兵哥哥在站岗。还记得躺在太阳晒得温热的石板上的感觉。
这次来到这里,有了一些变化。河边增加了各种娱乐设施,比如碰碰车、骑骆驼、卡丁车等。
还建起了黄河风情园和黄河大集,搭起了戏台有庙会演出,最热闹的要数小吃街了。有几家鱼馆,还有麻花、烧麦、西安甑糕、糖葫芦等小吃。
在两边挂满黄色长方形灯笼的露天广场上看了鄂尔多斯婚礼,还听了二人台戏地方戏,看了小丑表演,坐在小店里,品尝著名的西安小吃——甑糕。
蒸了十多个小时的蒸糕,一层糯米一层枣,一股蒸熟的枣香弥漫在店里,蒸得软烂的枣子与黏黏的糯米混合起来,软甜粘糯。吃了许久舌尖还留着浓浓的枣香味。
傍晚时分,我们坐在附近的鱼馆里,聊起了二十多年来这里的情景,都笑了。
也是傍晚快要回家的时候,我们几个在水边玩。玲和静因为什么事情拌嘴。没等我们反应过来,静拿起岸边的一只凉鞋,胳膊一抡扔进了河里。
那是玲新买的时新凉鞋,那天是头一天穿,只见那只豆绿色细带凉鞋在空中划了一道完美的弧线掉进水里。
我们当时觉得这是个玩笑,把鞋捡起来就没事儿了。谁知几个人在河边弯着腰摸了半天,那只鞋竟如石沉大海杳然无踪。
天色渐暗,玲的脸从气得涨红到沉默沮丧。鞋丢了怎么回家?总不能光着脚骑两小时吧?不知是谁想出来的点子,去找兵哥哥借双鞋。
结果就是玲穿的那双特大号的军绿色布鞋骑回家。第二天下午,我们几个顶着太阳又骑车去送鞋。而讽刺的是,只有肇事者静在家里睡过头了没有去。
静对玲说:“今年夏天赔你一双凉鞋,真皮的,你选我买单。”
玲笑答:“就这么定了,非得好好宰你一回。”
二十多年以后,我们已为人妻、为人母,有了各自的家庭,也有了不同的经历。经过职场的磨练,上过手术台,经过亲子教育的困惑,我们之间也有过矛盾和分歧,但现在依然可以坐在这里谈笑风生。
我们聊家庭,聊老人,聊孩子,聊黄河水里的红眼和白条,聊歌德与张爱玲。会长叹“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会吟诵“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我们擅长的领域各不相同,但这并不影响这么多年的臭味相投、不离不弃。
我们可以感觉到彼此心中那一块最纯净、没有变的东西,那对于来我们来讲很宝贵。你知道,不管时光如何流逝都有人懂你、相信你,都会说一句“你骨子里的东西没有变”,这很重要。让我们在变化的世界里,心里永远有一根定海神针在那里屹立。
我们是第一桌坐进这家饭馆的,看着周围的人来了又走,和往常一样我们又是最后一个离开的。每一次聚会都是这样肆无忌惮地笑;随意不用斟酌词句地说;不管酒杯里是酒是茶、多与少,都能尽兴地干杯;每一次聚会都笑到脸部肌肉抽搐;每次聚会都像一针强心剂,让我们有勇气面对琐碎的现实,让我们依然心怀希望的迎接明天的太阳。
也许这就是友情的力量,如黄河之水湍流不息,一直向前。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