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月底了,为什么我的业绩还没有完成—主管篇
大好春光,阳春三月,身为主管,你开年的第一仗打好了吗?月底了,你的团队是完美收官,马放南山了呢?还是在焦虑中苦苦等待,在等待中祈求神迹的出现…
面对上司质问,身为主管你不禁发出感慨
都月底了,为什么我的团队业绩还没有完成!
是业务的问题?是团队的问题?还是员工的个人问题?
于是,你陷入了无尽的思索,开始质疑一切。
目标订的太高了
资源给的太少了
员工执行力太差了
认知定位错误,行为就会跑偏。
反复跟上级沟通目标,要资源,给团队加餐开会,白天讲,晚上说,更有夺命连环call,总之一个字—催业绩。
主管要带领团队完成任务,关键要向内求,找根因。
前文我们讲了员工篇的业绩公式,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先点一波关注,爬楼自取。
主管业绩公式可拆分如下:
团队业绩=团队人数×有效拜访×有效客户×平均客单。
有了团队业绩的听诊器,我们便可更高效的定位病灶,下诊断,给方案。
一、团队人数
这是主管最易忽视的因素,团队里人数是表象,人效才是内核。
三月青黄不接,本就是团队人员流动期,有离职的老员工,也有入职的新人。即使,新人的入职数量超过了老员工的离职数量,那也只是纸面上增加的数字。新人培训了吗?新人破蛋了吗?新人出师了吗?这是核心问题。
建议:
1.完善新人入职流程,包括,新人试岗,试用期考核,入职,老带新仪式,培训的展开和检核。
2.搭建高效的交接流程,重点在于客户的交接和问题的交接。
二、有效拜访
有效拜访,数量是基础,质量是标准,没有数量级的保障,拜访质量更无从谈起,这点主管想必自然明白。
那么问题来了,主管既然明白拜访的重要性,为什么下属的拜访还出问题?
因由在于拜访管控,没有清楚定义有效拜访,没有找出拜访的管理抓手,找出抓手也不能有效利用。
建议:清楚定义有效拜访(包括:时间纬度,过程纬度等)
找出有效的管理抓手,晨夕会,日报,例行业绩检核。
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把管理抓手用起来,主管不能闻过则喜,要利用起来,下属拜访问题出在哪里?卡点在哪里?因由是什么?有无改进方案?改进效果如何?有无正负激励?是否可以兑现?
围绕这些关键截点,建立抓手,主管才能有效实施管控。
三、有效客户
前文我们在员工篇里讲了新增客户和存量客户的关系,在员工篇里,我们认为增量的意义>存量意义。
切入主管视角则与此相反,存量客户意义>新增客户。
因为存量客户是在团队内部最容易固化,最容易形成标准的概念。
老客户是标准件,易于管理,也出量,新客户是非标件,工艺复杂,费工但出彩。
建议:按客户产出或配合度,分为s,a,b,c级,统一进行管理。
四、平均客单
拉单是提升团队整体业绩的捷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两个团队,区域相近,人数均等,能力也都大差不差,为什么最后两个团队业绩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原因就在于拉单
建议:拉单我们在前文员工篇也已经讲过,有推新品和打库存两个方法,本篇此处的关键是,主管要把推新品和打库存的方法,简化加工,有统一的标准动作,便于复制,并且能带领团队实操拿到结果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