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大戏

我们村的北面有个村叫耿庙村,那是我们邻居乡镇的一个村,与我们村接壤。这个村因一个庙而得名,一年之中,每逢大年初一,都会有许多慕名而来的香客挣着烧头一炷香。接下来逢到二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五,就是耿庙逢会的时间,村里就会有人请市里著名豫剧团来唱大戏,这一唱就是一个礼拜。

每次逢会唱大戏,戏台下面都是人山人海,尤其是正会当天,那一段的主干道都会被交通管制,你想骑两轮电动车过去,那根本就不用考虑了,步行有时还得挤半天,主要是路两边都是做小生意的。这个时候又不是农忙季节,凡是在家里的人,都出来凑热闹了。

正会当天还兴起一个小生意,路边拉绳占地存车,他们找来扑克牌撕成两半,一半挂车上,一半给车主,方便取车。一辆三轮电动车要价五块,两轮三块。这是专门挣那些,想骑车到庙门口的车主们的钱。如果堵的严重,常常是十几分钟动弹不了,这时候没办法,为防止误事,只能停路边交钱存车,步行前往。记得当天,有一小贩占了他们一个位置,他马上过去收钱,说那是他们提前占好的地方,停那就得交钱。

戏台每年都在同一个位置,在庙的正前方,那是一片大空地,好像是专门为唱戏预留的空间。人们烧过香,出了庙门口,一直往南走就是戏台。

这几天时间里,分上午,下午和晚上三场。这场次,如果没有人喜欢听的话,他们两场也坚持不下去,可见我们这边的人对于戏剧的喜爱程度。就拿我们村老郭来说吧,他确确实实是一个老戏迷。自从逢会开始的第一天起,天天骑车往那跑,一天三场全不落下。记得有一天,他在那听一天的戏,等晚上第三场戏结束他才骑车回家。

前天因为天气不好,晚上没去成,特来我们家小坐,来时手里拿着手机正在搜索戏曲,接下来就是听着手机里唱着,自己也跟着哼唱了起来,用小品里的那句话来形容他的哼唱:人家唱戏要钱,他唱戏要命。

等听完几段之后,他嫌不过瘾,中间还说什么要不是变了天,吃过晚饭我还是准点去。我说他,在手机上听多好,想听哪位名家的就听哪位名家的,不比在外面冻着听戏强?他说,手机里听给到戏台前听那感受是不一样的。这不免让我想起了阅读,用电子书阅读和纸质书阅读的区别应该是同样的体会。

到了第二天,吃过早起饭,他早早的就跑到了地方,开启了听戏模式,直到下午才回来。回来后,我问他,这两天降温了,听戏的人还多不多?他说人还是那么多,人多不说,听戏的人气氛也十分高涨,尤其是今天上午唱的是《刘墉下南京》,刘墉的演唱者刚唱完,台下的掌声就响起来了,并且有人嘴里还一直喊,好,好,好。

“看来是真热闹,这戏唱的也差不多了,快结束了吧?”

“也差不多了,算下来也有五六天了,估计再唱明天一天就该结束了,不到十月二十五就听不上了。”

“那今晚得早早做饭,早吃饭,早点去,再去听上最后几场。”

听我这样说,他笑了:“你说的对,主要是这几天天冷,本来不打算去了,看现在快结束了,再坚持听最后几场,到时候穿厚点就是了。”

我们说话间,他的电话响了,他接通后,听他们说话,对方应该是我们一个村的,问他,今天又去听戏没?晚上还有一场没?有的话还去不去?如果去的话,顺路一起。他回答,去了。晚上有,今晚天冷,可能会提前开场半小时。一路可以,我现在就回去做饭,吃了饭,咱就出发。

这真是我们河南的老戏迷。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147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