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浓汁厚味菊花鱼
近几日,济南气温推出打折大优惠,最高气温由28℃陡降至13℃,一夜回到解放前。天冷加衣时,我在口袋里翻出一张餐费预结单。这张预结单是一周多之前去开封一日游,在一家名为一品楼餐馆午餐时开具的。单子上最贵的一道菜98元,菜名是大宋菊花鱼。
点这道菜,一是店家力荐,说是本地美食,二是我见其姓氏雍容富贵,也想尝个新鲜。上菜后,我没吃几口说,与它也就一夜情吧。语气虽多有不恭,但我并不否认,这道菜做工精细、烹饪考究。我吃到放下筷子,还是不知道这菊花鱼是鲢鱼还是黑鱼,再或黄河鲤鱼。它取某鱼的鱼肉,精雕细刻成菊花状。入油炸透,勾芡浇汁,装盘上桌时摇身一变朵朵菊花。无法凭味觉识别鱼的身份,因满嘴甜酸,众里寻它千百度,找不到鱼滋味。它像鲁菜的糖醋鲤鱼,或杭帮菜的西湖醋鱼。吃它是吃厨艺,不知鱼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我两次拜访开封,来去匆匆。这次来,是专为理想同学安排的远足,也寻寻觅觅清明上河园。回来后,码过几篇小作文,都未提及这份副业。不是有意忽略,确因走马观花小半天,没看出个所以然。随手翻出菜单后,由舌尖上的味道,联系起清明上河园,倏忽觉得,两者似乎异曲同工。如果大宋菊花鱼食不厌精,清明上河园则“园不厌满”。偌大宋城里,亭台与楼阁,湖泊与校场,高墙与栈道,拱桥与船舸,塞满每一个角角落落。“留白”在这里反留不住自己。全园色调主打大红大紫的浓烈,卷风的旗,高挂的灯,招展的热辣滚烫。
以上所说,只说我灵光乍现,没地域黑的意思。我当然知道,现今忌讳揭短,尤其自爆家丑,黑人者是黑子。其实,是否为黑子,或许更应论心不论迹,让善意的批评侧身而立,况且还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当报喜不报忧成为时尚与主流,甚至抬升为一种美德,福兮?祸兮?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