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后,重养自己|摆脱内耗,读书、运动、亲近自然

走过前半生才惊觉:那些拼尽所有换来的,终究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虚妄

即是身外之物的幻影,又何必要用其束缚灵魂?

但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要当一下西西弗斯,乐此不疲的推石上山,然后不断消耗自己,不断内耗。

35岁后,如同撞破了世界的真相,更加明白世界运行的底层规律——活着,无非是一场自我救赎的单机游戏

想要通关,无人可依、无人可靠,只能靠自己,多读书、多运动、多亲近大自然,才算没白来人间做这场沉浸式体验

一、大量读书

读书是成本最低的跃迁方式。

我曾深陷人生低谷,是书拯救了我。

刚开始工作时,被主管嫌弃文章写得不如小学生。因为这句话,我拼命提升文笔,大量看书。《三重门》《梦里花落知多少》《经济与白骨的王国》4册全套,村上春树,东野圭吾,然后是《与神对话》《零极限》《冥想者日记》《对生命说是》……各种灵性、成长的书籍。

这个过程伴随了我职业的发展,让我从“被主管嫌弃”到“被提拔”,也让我在内心最脆弱的时候,找到了救命稻草。

林语堂说:读书可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

我深以为然。

很多时候,你以为的困惑、迷茫、不解,在书里都能找到答案,甚至找到出口。

最近在读《一切都还来得及》,讲了生命是大胜任力,阅读的过程,其实是心智提升的过程。

我还有三本此书的签名版

为什么很多时候会有情绪内耗?是带着觉知的,还是无意识的?是被情绪牵着走的,还是你在掌控情绪?书中不仅有答案,还有实操的练习方法。

从现在起,选到一些适合你当下的书,不仅能滋养你的灵魂,也会唤醒你的心智,最终塑造你的人格。

在书的世界中,浮躁的内心,慢慢就会得到沉淀,思路和灵感慢慢就打开了,情绪的卡点慢慢就化解了。

二、自律运动

我曾认为一个人的醒悟,只跟脑子有关,我做了很多跟脑子有关的练习。

后来发现,只是脑子在动,身体处于倦怠状态,很多事仍会运转不起来,于是开始运动。

每天早上5点起来跑步,每次跑步,都让我有时间将书里看到的内容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并开始做整合,让我渐渐从低能量状态变得更加积极阳光。

如今我仍然保持着每周3次的规律运动。

清晨是最静谧的时候,整个城市都还没有苏醒,空气还没有变得浑浊,鸟儿也刚刚起床,开始歌唱,周围几乎没有人,这是自己和自己在一起的最好时光

在这段时间,你完全可以放空自己,奔跑、流汗,从身边掠过的每一道风景,都是治愈你内耗的良药

三、亲近自然

我从2022年开始徒步,那是夏天最热的时候。

上新街-老君洞-三毛广场-三毛故居-黄葛古道,一路走下来,走了10多公里,就我一个人。

2022年夏天的黄葛古道

就像《一个人的朝圣》中的哈罗德,一直走一直走一直走……最终实现了自我救赎。那是我第一次体验到徒步的意义——身体疲乏,但是身心舒畅

此后,我经常去徒步,有一段时间甚至每周去一次。

每一次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风拂过皮肤的触感,小虫子爬过路道留下的痕迹,一些我不认识的花草植物,长得比我还胖的树木,还有一些新结识的徒友……

我时常在走向阔大的山时,忘记自己是谁,忘记生活的种种,忘记对物质的欲望,忘记对身边人的期待,只感受到自己的身体,手臂在摇摆,腿脚在向前,心中升起的憧憬和敬畏

经常走出去的日子,心中似乎没有了任何挂碍,即使工作有很多问题,也不会让我情绪有多大的起伏,反而有了更多的灵感和耐心去处理。

写在最后

余华说:“内耗的本质,就是想太多。”

放下,从内心戏中走出来——大量看书、自律运动、亲近自然,你终会发现:所有曾经想要压垮你的,都是你破茧成蝶的序章。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168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