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垫、悬念和伏笔……

散文小说等文学类作品,经常用到铺垫、悬念、伏笔等手法。如何区分呢?

先通俗地打个比方。铺垫,就像是搭舞台,其他人先热热场子,为某人登台发言、表演,打基础,做准备,蓄气势。悬念,就像是猜盲盒,神秘兮兮话留一半,让你猜里面有什么,明摆着要吊你的胃口。

伏笔,就像是玩拼图,伏笔是不起眼的某个小块,你粗看一眼没在意,但当拼图要成形时,你会发现那一小块原来很关键,放上去,一下子就和其他部分完美契合。再来详细解说。铺垫,即铺叙衬垫,目的是突出要出场的主要人物、事物或要发生的事件,先做个必要的铺陈描述,以引出重要的情节和内容。比如,我是主持人,你是特邀嘉宾,你要上台发言,为了让大家更用心听你的发言,保证效果,我会先介绍你的身份、头衔、成绩,大家啪啪啪地鼓掌,你就可以上台了,这时掌声更热烈了。否则,你突然走上台去,人家以为你是场务去搬桌子。

悬念,即设悬念,卖关子,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目的相对明显。

比如《天龙八部》中,乔峰的养父母被杀害,全身经脉尽断,凶手极其狠毒,乔峰的身世也成谜,这就是小说最大的悬念。伏笔,比较难懂,可以理解为上文为下文埋下线索或做暗示,往往是一两笔,点到为止,这个线索或暗示很隐蔽、含蓄,貌似无关紧要的“闲笔”,你未必能识破。你读到结局时,才恍然大悟,再翻看前面内容,可以找到相关线索与暗示,而不至于结尾一惊一乍,太过突兀。

成功的伏笔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结尾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比如,张艺谋电影《山楂树之恋》,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影片中有两个成功的伏笔。第一个伏笔,窦骁看到周冬雨的腿上被水泥灼伤,要她上医院,周冬雨说,多大点的事,我才不去!窦骁说,你不去我就割手腕了!真的划拉了一下,流血了,但过了好一阵,血没有止住,你会觉得,伤口比较深,一时没有愈合,正常。第二个伏笔,两人约会,两情相悦,肯定是很幸福兴奋,坐在树底下乘凉,结果窦骁说着说着睡着了,你最多认为,窦骁感冒了,精神不好小憩一下,或者他还不够喜欢女孩。但最后,男生竟然得了白血病。你这才发现,哦,血小板低止血功能出问题,并伴有乏力症状,这都是白血病的前兆。假设没有这两个伏笔,这个结局就显得太突兀太套路了。再比如,小说开头提到主人公随身带着一把旧钥匙,叮叮当当的,这是很多居家人士的标配,看似无关紧要,直到后来,主角陷入绝境时,竟然用这把钥匙打开了一个秘密通道,你才恍然大悟——这把钥匙这么重要,作者开头写钥匙是有暗示的。铺垫、悬念和伏笔不太好区分。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174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