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为了给未来的自己

不知道怎么了,忽然有一个这样的念头从头脑中冒出来:写作,为了给未来的自己。有了这样的念头,再回过头来看写的那些文章,好像有了更深层的含义。虽然说时光留不住,但是,那些文章中的人和事何尝不是真实存在的?那些真实存在的人和事,在文字的记录中留存了下来,等到再翻看的时候,尽管物是人非,却难掩时光留下的痕迹。

从这些认识再回过头看以前写的那些关于写作的意义,好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样的理解让我有了更多的动力写下去。事实上,不管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动力的推动。没有动力的事情,只会停滞不前,而停滞不前的事情,更多的是会无疾而终。

其实,从有动力到没有动力,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所做事情的理解和认识。记得最初写作的时候,觉得别人能写自己也可以写。等到有了一些基础之后,发现写作的目的和意义是做这件事情的主要着力点,没有了着力点的事情,很大程度上很难提高。

很多的想法并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之所以会有“写作,为了给未来的自己”这样的念头,更多的是在最近复盘中产生的一些认识,尤其是看到那些以前写的文章,这种感觉不自觉地就在某个时刻冒出来。

很多时候,我们对未来一无所知,更多的是存在于想象中。当我们开始写作的时候,那些写出来的内容,不管是什么样的,等到再回头看到的时候,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感触。那些感触是复杂而亲切的,还有一种回到往昔的感觉,这样的感觉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有切实的体验。

再往深处看的时候,会发现,那些文章中的人和事都是经过梳理和优化的。那些优化过的人和事,好像已经改变了原来的模样。这样的改变更多的是创作者自己对人和事的理解和认识的结果。当然,还有一种结果,是那些人和事在作品中产生的,这样产生的结果往往会随着内容的演化而改变。

从某个角度来看,创作一件作品是创作者的上帝视角。可是,再重新回顾的时候会发现,那些上帝视角也是有局限的,这样的局限本身就是在创作过程中才看到的。事实上,很多时候的作品最初的原型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刚开始只是我们产生了一个念头,顺着这个念头往下走的时候,逐渐形成了一个框架,在这个框架内架构出一部作品。

写作,为了给未来的自己。这一句话完整一下的话应该是:写作,为了给未来的自己一个交代。是这样的,人这一生总是要做些什么。不管做什么,总是要有一个结果。然而,写作的结果却不是像其他事情那样,更多的是会像一个充满不确定的故事,在没有停下来时始终不会有实质性的结果。

每一件作品的结束就是下一件作品的开始,那些下一部的作品中常常含有上一部作品的影子。也可以说,每一部作品都是下一部作品的阶梯,这样的阶梯让写作者看到更远的地方,那些更远的地方是在现实生活中看不见的,只有在写作的过程中进入到深度思考后的发现,这样的发现会在持续创作中不断涌现。

看一下最初写作时那种豪情万丈,再看一下有了一些写作经历之后的作品,会看到少了那些空洞,多了一些质朴,少了一些虚构,多了一些现实中的谦卑。人总是会发生改变的,在写作中的改变往往会让一个人看到更多的事物,那些事物本身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有在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的发现,才看到其中的深意。

正如“写作,为了给未来的自己”这样的一种认识,亦是在经历了一些具体的事情之后的发现,这样的发现会随着写作的深入有新的见解,这样的见解大概率会改变当下的想法。由此可以看到,一些想法会随着认识的改变而发生改变,而且改变之后的想法也会产生新的行为,那些行为又是塑造人生的重要因素。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185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