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家人爱生活从好好做饭开始

    小时候放学回家,我总像“饿牢”里放出来的孩子。回家进门就往灶屋跑,问妈妈今天吃什么?有没有好吃的菜?如果桌子上已摆上做好的菜,我总是第一个下手,那手抓菜的不雅绝不是一个女孩子该有的模样。尽管爸妈无数次地说教,我还是改不掉那不讲究的坏毛病,那个好吃的丫头就这样慢慢被爸妈惯坏了。

      虽说我是爸妈口中的“好吃狗”,但如果家里没有吃的,我这个好吃狗也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记得82年的腊月,我不到八岁,每天看到爸妈在外面劳累一天,回家后还要为几个孩子做饭,我心里还是很不舒服的,我也好想学着做一顿饭,让劳累一天的父母享受一下回家就有一口热饭热菜吃的生活。

      一天下午,我学着妈妈的样子,腰上系着围裙,开始学着洗菜切菜,当一大块猪肝摆在我面前时,我不敢下刀,左看右看,最终还是鼓起勇气一刀一刀地切。因为是第一次拿刀,而且切猪肝又是高难度的技术活,那猪肝被我切得像巴掌那么大,厚的厚,薄的薄。待到下锅时,我见锅里沸腾的汤水不停地翻滚,便小心翼翼地把猪肝下到锅里,因为怕被开水溅着,所以不敢用锅铲翻动。谁知这番“歪打正着”的操作竟然是做好猪肝汤最关健的一步。那厚薄不一猪肝在锅里自行散开后慢慢浮起,我又手忙脚乱地把汤盛起来。

      等爸爸回家时.见到桌上做好的饭菜,惊讶地问:“英,这是你做的?”当时的我忐忑地点点头。没想到,爸爸大声地表扬道:“唉呀,这汤比大厨做得还要好,这汤掺得又滑又嫩,还有这刀功,简直不得了……”爸爸端起酒杯,咪了一小口酒,那赞美的话是说了一遍又一遍,我心里也乐开了花。

    如今忆起这段往事,我总是会想:当时那汤到底好不好喝已经无从考证,当然这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爸爸的肯定,赞美与鼓励让我从此与做饭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喜欢做,所以从来不要爸妈吩咐,我总能为一家人做上一大桌可口的饭菜,当然爸爸的表扬也从未少过。即便偶尔有的菜做得不够好,爸爸也从不打击批评,而是耐心地与我讲做好这道菜的诀窍在哪里。

      对于做饭,我大概是遗传了爸爸的基因。有些大菜只要吃过,就能按照自己的思路做出来,而且有模有样,味美鲜香。

    我也有一个坏毛病,自己喜欢吃的菜就喜欢做,自己不喜欢吃的也不做。以至于厨艺提升不够快,也不够全面。用老父亲的一句话来形容我再合适不过了:好的吃个死,坏的死不吃。

      哈哈哈,多年之后,我的这一身臭毛病完好无损地遗传给了我的儿子。后来的他与曾经的我一模一样,回家就问:“妈.今天吃什么?有没有大菜,硬菜,狠菜?”

    于是,我在儿子的高标准,严要求下更加努力钻研厨艺。但很遗憾,我一直未得到那小子的认可。直到有一天,他离开了家,去了千里之外的北国求学,他才知道原来妈妈的饭菜才是最适合他的。现在的他,再也没有了曾经的挑三拣四,无论我做什么或做得怎样,他总说“好吃”。偶尔也得见他在朋友圈里炫一炫我做的饭菜,大抵这就是对我做的饭菜的最大认可吧。

      对于做饭,我是极认真的。如果明天家里要来客,前一天晚上我就要根据客人的年龄、喜好安排第二天的菜谱。这菜单中,一定会注意荤素搭配、冷热的搭配、还要注意炖煎炒炸的完美结合。来客的当天早上,我总是早早起床去菜场选最新鲜的食材,有时为了一个菜的口味正宗地道,不免要跑几个菜场。回到家,我再沉浸式进入做饭模式,无需帮忙,无需打扰。从洗、切、配、到烹饪,再到入盘,每一个环节我都很讲究。

      虽然偶尔感觉做饭这趟活真心不容易,但我从未抱怨做饭的辛苦。每每家庭聚会或朋友聚餐,我绝对是那个喜欢"充能"而又舍得吃亏的女子。当那一盘盘、一碗碗色、香、味俱佳的饭菜摆上桌时,那满满的成就感就立即涌上心头,那做饭带来的疲惫早已被家人的赞美所消除。做好一顿饭已经成为我永远不变的追求与信仰和最朴素的愿望。

      干万不要小看这一餐一饭。我们每天辛苦地工作,不就是为了下班之后,吃一顿好吃的饭菜来犒劳自己吗?

      做好每一顿饭菜是一个家庭的大事,也是一个家最大的温情。一个家是否有人情味,是否有家的温度,就看这个家的饭菜好不好吃,这样的人间滋养才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所以,爱家人,爱生活,从好好做饭,好好吃饭开始!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189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