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年:《秋窗读易图》

《秋窗读易图》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传为南宋画家刘松年所作。

这是一幅团扇画,绢本设色,纵25.7cm,横26cm。

画家就在这不大的扇面上,非常精心地描绘了许多内容,笔墨精妙,意蕴十足。

秋窗读易图

画作采用“边角式构图”,左实右虚,是南宋绘画的典型模式。

画中,一条小溪自远而近,近处水岸边,松树参天,红叶点点。

看这两棵松树,笔直的树干撑起了整个画面。而树冠处则虬曲盘旋,如蛟龙翻滚,极具形态美。

画作局部

这些松针画得也特别工细,有立体感。看起来既浓密,又很透气。

整个的外形有变化的美感。

再看红叶。

红叶分为两组,一组长在栅栏处,一组长在山石上,一略收一略放,彼此呼应。

画作局部

与松树的劲挺对应,红叶的枝干弯弯,显得柔曼了很多。

叶子采用的是夹叶法,红的颜色富有深浅变化。

看地上,纷纷落叶显出秋意正浓。

除了松树和红叶,溪岸边与草屋后各有一丛竹子。一高一矮,一多一少,一清晰一朦胧,相映成趣。

还有,地上倒伏的野草,一条条弯曲的曲线,让小小的画面光是植物就有着丰富的变化。

这些植物生长在不同的空间位置,将草屋围绕其间。

画作局部

一左一右两组山石,左侧呈向上的势,略显陡峭硬朗;右侧溪岸边的横向安排,加上披麻皴的结构,相对柔和可爱。

两组山石让画面更加稳定。

再看草屋,界画的方式让它在山石丛树间依然很显眼。

门楼、栅栏、屋舍,整洁干净,突出了主人高洁的性情。

面水的房间内,一白衣文人正坐在桌前。

画作局部

红色的桌案上,摆放着书籍、砚台和香炉。

书是打开的,文人却望向窗外,若有所思。

为什么说他读的是《易经》呢?

《易经》是古人根据宇宙万物的更迭变迁,总结出来的变化规律。

文人望向窗外的世界,从自然中体悟着书中的道理。

在这里,人文与自然无论从外在实物还是内在思想方面,都是和谐统一的。

画作局部

门廊处,一童仆恭敬肃立,表达出对文人高士的敬重。

横向的屋子内,有一个凳子和一个画着水纹的屏风。

可见文人平日喜爱独坐廊下,静静欣赏着四季变迁,与自然对话,“观物穷理”。

画作的右侧。

画作局部

溪水将画面推向深远。

石岸、平坡、长着树木的远山、只见轮廓的更远的青山,直至天空,将观者的视线,连同思绪,一起带到无限远处,带给观者哲学的思考

纵观此画,画家将“秋窗”和“读易”,自然与人文相结合,既有院画精湛的笔墨技巧,又有深刻的理学思考,堪称是南宋绘画的精品。

版权声明:
作者:感冒的梵高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203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