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1)|孔子谈学习方法、交友和学习态度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件很令人高兴的事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解读]

学,掌握道理,习,实践检验。能够在实际生活中验证学到的人生道理,应该是人生一大乐事啊!

学习了就会有新知识,从而有新收获,新想法,不断去复习、练习,思考就会深入,这时便会形成自己的见解。见解被世人认可固然十分高兴,或者被一部分人认可也会感到愉悦,但被别人指责却不生气,这就是一个人的素养的体现了。

不要抱怨别人怎么不理解你,你要理解别人为什么不理解你,因为这是你走过的路,看过的书,他可能只是陪你一段却不是全程,你又怎能要求他去理解完全的你呢。

在工作中偶得的一些新思路,同大家分享并得到认可和讨论,我们会感到很快乐。

在分享过程中,肯定有得不到认同的时候,那么更应该以一颗豁达的心来接受不同的声音,以宽广的思路来判断声音的优劣,以不同的角度来完善自我的不足。海纳百川,方显君子胸怀。

[读后启示]

这是千古名篇,在中国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

《论语》更多是教人做一个平常人、保持平常心,这样就能成为一个君子了。

比如,学习时不忘温习和练习,在好的学习方法中获得成长、感受喜悦。

比如朋友来了,开怀畅饮、共叙天涯,在彼此交流中共同进取、感受快乐。

即使别人不了解自己、误会了我,那么我也保持平常心,不愠不怒,还以温和待人,这不就是一个君子了吗?

学与习要结合,学一定还要致用。学习成长可提升眼界、充实心灵,让心情愉悦。

志趣相投、相互欣赏的朋友碰在一起高谈阔论、开怀畅饮,岂不快哉?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保持自己的心境,不受外界干扰,不也挺好吗?

只要脚踏实地,用心感受平常生活的点滴,保持不断前进的动力,把心态放平和,保持平常心,积极生活,普普通通的人生也是有价值的人生。

版权声明:
作者:感冒的梵高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223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