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节不“愚”:当玩笑撞上真心,我们还能笑出来吗?

宝子们,今天朋友圈是不是跟炸了锅似的?满屏都是“我刚被骗了!”“谁偷了我的奶茶!”这种鬼哭狼嚎的截图。没错,一年一度的愚人节又双叒叕来了!不过咱仔细琢磨琢磨,这原本用来逗乐的节日,咋就变得让人又爱又恨呢?今天咱就唠唠这事儿。

愚人节的“前世今生”:老外的脑洞咋就开这么大?

先说说这节日的由头吧。据说几百年前,法国人改历法,把新年从四月挪到一月,结果有群老顽固非得死守旧习惯,满大街送礼物、开派对。那些时髦精就暗戳戳笑话他们:“嘿,这群傻瓜被愚了!”后来这习俗传到英国,再漂洋过海到咱们这儿,就成了“愚人节”。

您品品,这不就是大型“社恐现场”吗?当年那些被恶作剧的法国人,估计心里也是翻白眼:“逗我玩呢?礼物都备好了,你们倒改规则!”所以啊,玩笑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带着点“信息差”的味道。可问题是,这差得也太离谱了吧?

朋友圈的“狂欢”:双倍快乐还是双倍尴尬?

现在打开手机,满屏都是“你对象跑了”“工资被扣了”这种花式整蛊。咱承认,头一秒钟确实能被唬住,心跳加速那感觉就跟坐过山车似的。可当您反应过来,发现是朋友发的“P图套餐”,这乐子还有一半吗?

更别提那些“高级玩家”了。有人把老板的微信头像P成表情包,结果真被当成群公告;还有姑娘收到“前任复合”的截图,哭着哭着发现是愚人节彩蛋。这玩笑开得,比坐过山车还刺激,可问题是——咱要的不是刺激,是真心啊!

恶作剧的“度量衡”:玩笑和伤害只隔一层窗户纸

宝子们,玩笑这东西就像放辣椒,搁少了没味儿,搁多了直接上医院。您想想,小时候同学把橡皮说成巧克力,最多笑两声就过去了;可要是把结婚证P成离婚证发给丈母娘,那可就不是“破防”俩字能解决的了。

职场上更得小心!去年有个实习生把PPT里的“盈利”改成“亏损”,领导当真后直接拍了桌子。后来虽然解释清楚,可那信任感就像摔碎的玻璃,再难复原。所以啊,玩笑这事儿,得分场合、看对象,别让“逗你玩”变成“玩火自焚”。

愚人节的“真心话”:我们到底在愚谁?

说到底,愚人节的本质是啥?不就是借着玩笑拉近距离,让生活多点调味料吗?可现在呢?有人为了刷存在感,编段子博眼球;有人为了凑热闹,硬着头皮参与。到最后,玩笑变成任务,快乐变成压力。

更扎心的是,那些被恶作剧的人,往往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您骗女朋友“你胖了”,她当时可能笑着打您,但心里会不会记着?您跟哥们儿说“咱的旅游泡汤了”,他嘴上说“逗我呢”,但期待落空的感觉能轻易抹去吗?

让玩笑回归善意,让真心永不缺席

宝子们,玩笑这东西,就像糖,甜是甜,吃多了齁得慌。愚人节可以有,但别让玩笑变成“愚人劫”。真正的幽默,是让对方笑出声,而不是笑出眼泪;是让关系升温,而不是降温。

所以今年愚人节,咱不妨换个玩法。给爸妈发条消息:“今天我做饭!”给朋友转账五块钱备注“奶茶基金”。用真诚代替恶作剧,用行动代替套路。毕竟,生活已经够难了,咱们何不给彼此多点温暖呢?

最后提醒一句:别等玩笑开过了头,才想起说“我只是逗你玩”。因为有些裂缝,愚人节的玩笑可以制造,但真心去弥补,可能需要364天。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226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