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家里关系都搞不好的领导,前途不会太好!

《资治通鉴》第六十卷 汉纪五十二

东汉·汉献帝初平二年(辛未,公元191年)

【原文】(原文太长可以跳过直接看解析)

刘虞子和为侍中,帝思东归,使和伪逃董卓,潜出武关诣虞,令将兵来迎。和至南阳,袁术利虞为援,留和不遣,许兵至俱西,令和为书与虞。虞得书,遣数千骑诣和。公孙瓒知术有异志,止之,虞不听。瓒恐术闻而怨之,亦遣其从弟越将千骑诣术,而阴教术执和,夺其兵,由是虞、瓒有隙。和逃术来北,复为袁绍所留。是时关东州、郡务相兼并以自强大,袁绍、袁术亦处离贰。术遣孙坚击董卓未返,绍以会稽周昂为豫州刺史,袭夺坚阳城。坚叹曰:“同举义兵,将救社稷,逆贼筐破而各若此,吾当谁与戮力乎!”引兵击昂,走之。袁术遣公孙越助坚攻昂,越为流矢所中死。公孙瓒怒曰:“余弟死,祸起于绍。”

【译文】(原文太长可以跳过直接看解析)

刘虞的儿子刘和在宫廷担任侍中,献帝想要东归洛阳,便命刘和假装逃避董卓,秘密地经武关去见刘虞,要刘虞出兵去接献帝。刘和走到南阳时,袁术企图利用刘虞为外援,便扣住刘和,应许在刘虞兵到之后一起西行,命刘和给刘虞写信。刘虞接到信后,便派数千名骑兵去见刘和。公孙瓒知道袁术素有称帝的野心,就劝阻刘虞,但是刘虞不听。公孙瓒害怕袁术知道此事后会怨恨自己,也派堂弟分孙越率领一千名骑兵去见袁术,并暗中挑唆袁术扣留刘和,吞并刘虞派去的队伍。从此刘虞与公孙瓒有了仇怨。刘和从袁术处逃走北上,又被袁绍留住不放。这时,函谷关以东的各州、郡长官只顾相互吞并,扩充自己的势力,袁绍、袁术兄弟自身也离心离德。袁术派孙坚前去攻打董卓,孙坚尚未返回,袁绍就任命会稽人周昂为豫州刺史,偷袭并攻占孙坚的根据地阳城。孙坚叹息道:“大家共同为大义而起兵,想要拯救国家,现在逆贼董卓就要被打败了,但我们却各自如此相待,我能与谁一起合力奋战呢!”孙坚率军还击周昂,周昂败退。袁术派公孙越帮助孙紧进攻周昂,公孙越被流箭射死。公孙瓒知道后大怒,说:“我弟弟的死,祸首就是袁绍。”

【解析】

时间到这里,反董联盟彻底瓦解,关东各路诸侯开始相互兼并混战。

这其中层层算计可谓是精彩,比如上面。

董卓迁都长安,汉献帝不堪忍受,暗中派遣幽州牧刘虞之子刘和逃跑去找他爹搬救兵。

刘和行到袁术地盘被扣住,让他写信给刘虞,说带兵过来会和之后再一起西去长安。

刘虞信了,当真派遣数千骑兵出发。

公孙瓒劝阻,认为这事不行,刘虞不听。

此时刘虞和公孙瓒的矛盾还没有激化,两人算是暂时和平相处。

为啥公孙瓒觉得不行?

个人认为有四个方面。

其一,这些被派出的骑兵需要路过袁绍地界,容易引发矛盾,而此时公孙瓒和袁绍相对短暂合作状态。(之前联合公孙瓒吓唬韩馥)

其二,这些骑兵十有八九和公孙瓒有点关系,安排他们去等于削弱公孙瓒的势力。

其三,如果真把刘虞的儿子刘和带过来,有汉献帝的背书,对公孙瓒在幽州很不利。

其四,袁术地处中原偏南,骑兵稀缺,刘虞安排骑兵过去,相当于肉包子打狗,袁术肯定会想办法吞并。

见刘虞不听,公孙瓒于是安排自己的堂弟公孙越也带骑兵跟随过去。

到这里,公孙瓒起了这么几个小心思。

其一,伺机夺取刘虞派的几千骑兵掌控权,然后返回。

其二,袁术无骑将,给个公孙越过去美名帮他带骑兵,其实也是为了方便掌权。

其三,结交袁术,从南路南方牵制袁绍。

接下来就发生了上面的事情。

刘虞、公孙越的人马穿过袁绍地盘无阻碍,主要是袁绍此时正在消化吸收冀州,没工夫搭理他们。

到了袁术地盘后,袁绍派遣周昂担任扬州刺史。

而这个地方正好是袁术的势力范围。

袁绍和袁术本来就有矛盾,不过他两的矛盾比较搞笑,在我小时候看《三国演义》就疑问,本来是一家人大家合伙一起干不好吗?怎么还矛盾这么深。

袁绍并不是袁家嫡出,属于庶出过继,而袁术才是嫡子。

但是袁绍这人年轻时候名望、评价特别好,风头名声自然是比袁术更大。

袁术会想,要不是有你袁绍,这些东西都是我的。

从袁术多次声称自己才是袁家嫡出这事来看,他对袁绍的确是耿耿于怀的。

有这层心理因素在,袁术和袁绍这对塑料兄弟就不可能搞到一起去。

所以,在袁绍派遣周昂担任扬州刺史这事发生后,袁术立马发兵报复,不可能让袁绍在自己地盘掺沙子。

接下来袁术搞了个一石四鸟之计。

让公孙越带人攻打周昂,然后公孙越战死。

这招妙在什么地方?

其一,通过让公孙越带人打周昂,消耗这只不属于袁术部队的势力,为后面吞并做准备。

其二,让公孙越被战死,提供吞并契机,群龙无首之下吞并不过一句话而是情。

其三,讲公孙越之死栽赃在袁绍头上,挑动袁绍和公孙瓒的关系,让袁绍北境不安定,拉长袁绍南进时间。

其四,刘虞是公孙瓒的上级,而刘虞偏向和平,一定会约束公孙瓒,届时公孙瓒和刘虞的关系也会撕裂,造成幽州内部矛盾。

可以这么说,袁术这招彻底搅动了幽州与冀州乱局。

【闲扯】

这里有意思的并不是袁术与袁绍之间的算计,而是从更大角度来看袁术和袁绍之间的矛盾。

本来作为袁家站到台前的两个人物,若能够联合起来,完全没敌手。

但两人关系之差导致袁家开一手好牌彻底打个稀碎。

这里也算是得出一个不算规律的规律。

古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何解?

很多人认为是你要是一个房间的卫生都搞不定,那你还谈论什么扫平天下。

如此理解不能说错,只能说流于表面。

这话真正的内涵并不是打扫卫生,而是一个屋檐下或者说一个家庭、家族之内的成员彼此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内部力量的统合。

即,作为一家之主的人,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都搞不好、都没办法拧成一股绳,你又凭什么说去管外面更多更复杂的人?

袁绍、袁术就是如此。

所以说,曾几何时,咱们组织考察任用领导干部,有一条隐形的规则,就是看此人家里面关系、氛围如何。

如果一塌糊涂、甚至矛盾尖锐,那极有可能会影响到任用。

毕竟管中窥豹亦能看出不少东西。

版权声明:
作者:ht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232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