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学作业
场景四:经常有老师把几个作业错了的孩子拎到讲台前或者办公室,对着这群孩子发火:这个问题我已经讲了五遍了,为什么还错?

刘荣慧:作为老师问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比对于刚上三年级初学英语的孩子来说,他们刚接触英文字母,容易和汉语拼音混淆,所以在三年级我们学习的重点之一是掌握英文字母的正确书写。但是到高年级我们会发现个别孩子依然会有字母书写3错误,于是专门再讲,可是下一次依然出错。我们冲学生发火,会觉得学生怎么就是记不住呢?
以前我也会吐槽为什么自己讲了这么多遍学生依然记不住,但后来看的书多了,会思考我真的是讲了很多遍吗?我是不是在重复的讲这同一遍的知识点。这很多遍并不是我的教学方法用了很多遍,是我自己以为自己讲了很多遍,实际上只讲了一遍。
另一方面,会对学生发火,其实也是因为觉得自己的教学效果不显著,自己心里有了这种挫败感。还有就是学生个体的差异,我应该去思考,为什么这几个孩子的作业会出错,是因为自己上课讲的没理解?还是他们之前所学的知识和现在出现了断层,或者是不是心里不开心而没有投入学习,表面上看起来这几个孩子的学习结果是不会,但是导致的原因却是多方面的。
所以,如果自己再碰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呢?
以情绪管理搭建沟通桥梁。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对这几个孩子有所公顷,需培养教学觉察力,将“发火瞬间”转化为改进契机。在讲台这个公开场合的指责易触发学生心理防御,不妨改为课后单独对话:“这道题你当时的思路是什么?需要老师用其他方式再讲一遍吗?”这样更可以了解学生出错的原因,方便自己改进教学。
其二,以分层策略破解认知瓶颈。建立个性化“错误追踪系统”,分析高频错题背后的根源——单词需要在情境下进行教学,注意语法的形式意义和语用统一;引入同伴教学机制,让已掌握的学生示范解题过程,通过“教学输出”深化理解,学习金字塔表明:听讲模式信息留存率5%,小组讨论信息留存率50%,转教给别人或立即应用信息留存率90%;在教授“别人”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发现。自己原来已经理解了的东西,因为自己的表达不够到位,导致对方却听不懂。于是,孩子为了教会对方,不得不去寻找一种能让对方更容易理解的表达方式。孩子的知识留存率就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其三,用成长型思维重塑错误认知。在教室设置“错题进化墙”,展示典型错误到正确思路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形成解题前自问习惯:“这道题考查什么?我的方法是否合理?”将错误转化为提升元认知能力的契机。
其四,以家校协同构建支持系统。定期召开家长沟通会,普及“记忆曲线”规律,建议家庭采用“卡片复习法”辅助。为每位学生建立动态学习档案,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制定改进方案,形成教育合力。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