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高中人文地理大单元教学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
【打卡人】罗春燕
【论文打卡次数】2
【论文摘要】
1.主要内容:人文地理的教学可从人地协调为主色的大单元教学组织逻辑,空间观念为底色的大单元教学呈现逻辑,地理实践为橙色的大单元教学发生逻辑。梳理统摄性的大概念是核心,基于目标确立表现性的大任务是关键,基于现实创设统领性的大情境是前提,基于实践甄选真实性的大案例是抓手。文地理学研究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交叉性的重要特征。
2.案例选取:人文地理单元大案例的选取应依托实践情境与实践区域,重构指向学生深度理解的单元“案例群”。“案例群”的特点在于多样性与典型性,学生通过学习家乡、国家、全球等不同尺度、不同区域下的正反案例,能锻炼专家思维并形成人文地理中的因地制宜思想、空间一区域视角及人地协调观念等上位的学科思想与方法。
(1).在“人口”单元的表现性任务设计中,让学生通过设计问卷与访谈的形式,调查班级及家族的人口迁移情况,并借助信息技术制作家族人口迁移讲解视频或绘制家族人口迁移地图。
(2).在“产业”单元中,以意大利美食作为单元大案例的主线,以意大利比萨所用的橄榄油原料---油橄榄的种植作为第一课时的主线案例,其中穿插新疆阿克苏苹果种植、云南梯田开发、杭州龙井茶叶种植等典型案例学习农业区位主导因素;第二课时以意大利葡萄种植和葡萄酒产业为主线案例,并将其与智利和我国的葡萄酒产业进行对比分析:第三课时由学生分享课外搜集的意大利餐厅的具体位置,对比餐厅选址和农业、工业的布局有何不同,并思考网店对于实体店有何影响。
3.定义: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为理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分布、扩散和发展,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结构的一门科学。其研究成果揭示了人类活动地理分布、格局和演变的科学规律,在国土空间规划、区域发展战略与空间治理等方面奠定了科学研究的基础,发挥着服务国家战略与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作用。文地理学研究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交叉性的重要特征。
4.学习的意义:当前,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帮助公民从人地关系视角关注全球共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形成人文地理空间思维,提升公民的人文地理素养,是地理课程的历史责任和价值体现。
5.学科实践在大单元教学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建构学科的思维方法,应用学科的学习方式,也就是用具有学科典型特征的思维和方式来学习学科大概念。这要求教师不只是讲授专家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共同经历专家思维的形成历程,实现学科的深度学习。教师应当深入理解人文地理学科知识背后的专家思维与学科逻辑,引导学生像专家一样进行思考。
【学习感受】人文地理的学习,相比于自然地理,经常有学起来轻松,做题却困难。很重要的原因是是人文地理知识变化大,综合性强,复杂度高。不像自然地理有清晰的逻辑线,容易去推理。普通教师很难理清人文地理的逻辑线,导致总觉的地理是一门玄学。通过本论文的学习,发现原来人文地理也是有自己的逻辑理路的。找出重要的大概念(产业、人口、城市、交通),确定真实情境(结合生活实践、社会热点),构建案例群(不同时空尺度,正反角度、典型性、特殊性)发散学生思维,确定大任务(通过调查、实践、展演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感受从扶到放的过程)。以后的教学可以尝试按照这种路径来实践。
疑惑:人文地理的大概念到底包括哪些呢?
感觉这篇文章还得好好再看几遍。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