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父亲蒋德邦》(散文·蒋录基)
我敬爱的父亲蒋德邦,1933年11月3日,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金嘴乡缸子沟村上阳洼社。1952年2月,由甘肃省武威专区永登县镇武区批准,参加革命工作;1952年9月27日,在武威干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预备党员 , 1953年3月27日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父亲于1995年11月26日退休。退休前,时任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建设指挥部物资处工会主席。2014年12月21日晚上19时5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永登县人民医院去世,享年82岁。
父亲的一生,是兢兢业业、勤奋工作和服务奉献的一生。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父亲,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分别都是在以下单位度过的: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建设指挥部(管理局),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兰州市引大入秦工程建设指挥部,永登县县委、县政府,以及永登县有关乡镇、企事业单位。
父亲的一生简单而平凡,父亲的一生又值得我们做儿女的永远怀念和追思。据父亲的官方档案记载,他的工作经历主要是下面这样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52年2月至1953年8月,在永登县民乐乡、苦水乡、坪城乡担任干事,具体从事土地改革、土地复查等工作;
1953年8月至1954年8月,在永登县坪城区任组织干事;
1954年8月至1956年6月,在中共永登县委农业合作部任干事;
1956年6月至1957年10月,在永登县连城乡党委任副书记;
1957年11月至1958年9月,在永登县坪城乡任副乡长;
1958年9月至1962年3月,担任中共永登县大峩岜煤矿书记、兼任矿长;
1962年3月至1972年10月,担任中共永登县金嘴公社党委书记;
1972年10月至1974年8月,先后担任中共永登县粮食机械厂和永登县富强堡石灰厂书记;
1974年8月至1976年10月,担任中共永登电石厂书记。
第二阶段:
1976年10月至1978年5月,先后担任兰州市引大入秦工程建设指挥部第一团副政委、党委副书记;
1978年5月至1979年6月,在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建设指挥部(管理局)工程处任副处长;
1979年6月至1981年7月,在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第一工程处担任副处长;
1981年7月至1986年6月,在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建设指挥部留守处担任副处长、兼任永登中堡物资仓库书记;
1986年6月至1994年9月,在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建设挥部物资处担任工会主席。
父亲从1976年即43岁那年开始,就开始参加“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建设工作,连续19年以来,直至到父亲于1995年11月26日退休离开工作岗位,父亲把自己的半生的时间和心血都奉献给了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建设事业。
父亲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父亲对待工作一贯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勤奋踏实、严谨细致,在长达42年的工作中,从最基层做起,任劳任怨,认认真真,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父亲先后在以下单位工作过:永登县民乐乡、苦水乡、连城乡党委和政府,永登县大峩笆煤矿,永登县金咀公社,永登县石灰厂,永登电石厂,兰州市引大入秦工程建设指挥部第一团,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处,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第一工程处,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建设指挥部留守处,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建设指挥部物资处等单位长期工作。期间,父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一致认可和好评。特别是在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建设指挥部(管理局)工作的十九个年头里,父亲充分发挥个人的专长,在引大工程物资设备管理、工会群团事业工作中,任劳任怨,履职尽责,默默工作,为引大工程建设提供了后勤保障,作出了个人应有的贡献。
父亲始终坚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工作中坚持原则,事业性、责任感强,对职工和同事们热情帮助。
父亲为人正直、热情、友好,热爱家庭,团结同志。在工作生涯中,他曾为工作过的单位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他的工作得到了组织、单位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
父亲在患病期间,克服和忍耐病痛,保持良好平和的心态,积极乐观向上,体现了他的顽强品格和坚强意志。
但是病魔是无情的。虽然父亲已经在许多年前离开了我们,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但是他的一生,是兢兢业业工作的一生,是踏踏实实做人的一生,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的一生。他的朴实品质和奉献精神,始终勉励和鼓舞着我们儿女和子孙奋力前行!
敬爱的父亲,清明节又到了,儿女们永远怀念您!您安息吧!
附注:《关于永登县的历史沿革》
汉代时,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开辟河西,从此永登正式纳入西汉的版图。
晋朝时,西晋末,凉州刺史张宜复设枝阳县,并在建兴四年(316年),分金城之令居、枝阳二县,又立永登县,合三县立广武郡。这是“永登”名称在历史上首次出现,取永远五谷丰登之意。
南北朝时,拓拔魏在庄浪河川设广武县属广武郡。
唐朝时,唐武德二年(619年),设广武县,乾元二年(759年),又改广武县为金城县,归陇右道兰州辖。
宋朝时,北宋初仍为广武县属兰州,为吐蕃唃厮啰统治。景德年间,为西夏占领,属西凉府,在今红城子驻有卓罗和南监军司,进行区域性统治。
元代时,元代元年(1264年),设庄浪县,归永昌路管辖。
明代时,明洪武五年(1372年),将庄浪县改为庄浪卫。明初,元宗室脱欢率部投诚,安置在连城。
自明初至民国改土归流,鲁氏家族一直统治连城一带。
清代时,“康熙二年改卫为所,雍正三年裁所,设平番县,隶凉州府”。并在河桥驿附近设浩分县(后改名为西大通分县)。
民国时期,民国二年(1913年)归河西道,民国三年改属甘凉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为永登县,由甘肃省政府直辖。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后,最初由甘肃省武威专区领导,1955年河西三专区合并,归张掖专区领导,不久划归定西专区。1958年12月,撤销永登县,设兰州市永登区。1961年,恢复永登县,仍属兰州市。1963年,又从兰州市划出,改归武威专区。1970年,复归兰州市至今。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257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