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育研讨发言: 以“八项规定”为镜,照见真问题,干出实作风

同志们:

今天,我们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行再学习、再深化。我结合分管领域的工作实际,谈三点切身体会。这些认识不是从文件上抄来的,而是从一次次脸红出汗、一次次工作受阻、一次次群众反馈中沉淀出来的。

一、警惕“新形式主义”对八项规定精神的消解

最近下乡检查,发现基层迎检材料从厚台账变成了“电子留痕”,但干部入户走访时仍在问“需要拍什么照片”。公务接待标准规范了,却出现“拆分报销”“食堂包厢化”等变异现象。

这提醒我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不能只满足于“账面上合规”,更要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投机心理。

我们班子必须带头建立“问题导向型”督查机制。例如,下次调研可以先不打招呼去便民服务中心观察半小时,这样比听汇报更能发现真实情况。

二、从“减少折腾”到“主动服务”的深层转变

八项规定实施初期,我们更多关注“不做什么”——不超标接待、不乱发福利。但真正的考验在于“主动做什么”。

例如,在XX项目推进中,当我要求压缩开工仪式规模时,施工方反而松了口气:“省下的30万元经费可以多修200米村道了。”这让我深刻认识到,转作风的本质是回归公仆本色。

现在我们建立“企业宁静日”制度,每月1—20日不进企业检查,但提前公布“服务清单”,变干扰为护航,企业家们都说“这才是真减负”。

三、作风建设要算好“三本账”

1. 政治账:某村群众长期反映的灌溉问题,过去因为“怕麻烦”拖了两年,后来我们蹲点三天协调解决,收获的不只是锦旗,更是组织威信的恢复。

2. 经济账:规范公务用车后,我们通过社会化租赁+新能源车置换,年度费用下降42%,这笔钱精准投向了老旧小区改造。

3. 民心账:疫情期间取消春节团拜,把节省的经费转为5000个“健康包”送到独居老人手中,群众在微信群里点赞“这才是共产党的作风”。

同志们,中央八项规定不是紧箍咒,而是干部最好的“防弹衣”。当有人抱怨“现在管得太严”时,我常反问:如果这点约束都受不了,当年井冈山上吃红米饭的红军怎么办?

当前正值XX工作攻坚期,我承诺:凡是要求大家做到的,班子成员首先做到;凡是明令禁止的,领导干部绝不越线。也请大家监督我,发现搞变通的情况随时指出,我们共同守护好这份改变XX的政治承诺。

版权声明:
作者:ht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265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