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直框中女性的突围之路-评《出走的决心》和《还有明天》两部优秀女性主题电影
去年上映的中国电影《出走的决心》和今年在大陆上映的意大利电影《还有明天》都是以处于家庭困境中的女性为主题,讲述在丈夫长期的情感压榨(意版包含家庭暴力)下,经历内心的纠结反复,最后冲破藩篱走向自由的故事。两部影片跨越国别(中、意)和故事年代(当代、二战),在描写女性突围之路的这一主题思想上达到了高度一致。虽然收尾处形式略有不同,但女主人公所由、所历、所感、所悟、所行如出一辙,异曲同工!
从叙事角度来看,《出走的决心》更显平实真切,不管是故事过程还是结尾都具有强烈的写实感。影片由真实事件改编,上映时主人公原型苏敏正在她驾车环游中国的旅途中,随后为大众所熟知,不断出现在媒体采访中,她个人的社交媒体也赢得广泛关注。对比之下,《还有明天》在故事结局的处理上却耍了一点小小聪明。任何变化都是由内因和外因同时起作用才会发生,人生选择亦是如此。《还》的女主内因经受家庭磨难,外因面对旧时恋人远走高飞的邀约,在故事后程,影片通过交叉剪辑将险象环生、揪人心魄的冒险挣脱氛围推到高潮,困鸟离笼已如箭在弦上,然而笼门开启的那一刻离笼之鸟并没有按照常规逻辑检票上船远走高飞,而是在拥挤的排队人群过后走向“神圣”的政治投票箱,为女性权利自由投上了勇敢而“宝贵”的一票。看起来似乎是经由个人的苦难向为姐妹自由而战的价值升华,但政治上的正确或者意识维度的升级反而没有《出》片的朴实更真诚感人,个人观点这也让《还》片显得有点娇柔有余真诚不足,其情感剥离犹如在情绪不佳找一个好友倾诉的时候对方长篇累牍宣教一番人生哲理,都正确且有道理,但没有接纳我的情绪缓解我的问题。
从影片艺术处理角度来看,《还有明天》镜头语言的使用略胜一筹。日复一日的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晨起开窗时漫舞的灰尘,还是外出往返的街道路边的围墙,以至于不同场景不同人物的大特写,《还》片都试图以更丰富的视觉语言传达更多的人物情感讲述更丰满的故事情节。其艺术性表达最直观的是两点:黑白片和家暴场景的音乐剧形式表现手法。但是,家暴场面的音乐剧处理形式也有一些疑点,双人舞蹈以完美配合为追求,而家庭暴力则是一方对另一方的绝对侵犯,为何将这两个矛盾的事物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当为女儿顶锅而遭受家暴结束以后,女主反而略带轻松的跟孩子们说,这样大家安安心心地吃饭是不是挺好的,以自己被凌辱的代价换取家庭和孩子们风暴后短暂的安宁,这似乎是她的一种主动选择。

两部影片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视觉上无处不在的框架元素。《还有明天》的宣传海报就是在框架中坚毅奔跑的女主,影片的第一个镜头是镜框里的男女主人公早晨醒来的场景,被束缚的亦真亦幻感直舒其意也为整部影片奠定了基调。随后的故事发展中只要在那个半地下的家庭环境中,女主的背景基本都是门框。锁住《出走的决心》中女主人公的则是客厅和厨房之间的那道隔窗,家庭场景下镜头更多的时候是从客厅拍向厨房,忙碌的女主被锁定在隔窗的木框里,并时时接收丈夫通过敲打隔窗玻璃发号的”来碟醋“等各种指令。另外,《出》中使用了阳台这一场景来传递女主在困境中寻求自由的憧憬,俯拍镜头下在阳台偷得一点自我空间的无助无奈与处于牢笼中一般的束缚挣扎形成一对意味深长的矛盾,给观影者一种强烈的压抑和恍惚的感受,当这种压抑和恍惚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女主下定了“出走的决心”并义无反顾再不回头。

对应在《还》片中这一矛盾的表达是通过女主往返的那条路,返家途中偷偷藏起私房钱为女儿买婚纱的计划是她在残酷的家庭生活中沐浴着的一道希望的曙光。
精神内涵上,毫无疑问,两部影片都展现了女性的隐忍与坚强,长期的屈从背后是命运的倔强和对人生希望的坚信与追逐。《出走的决心》因了同学聚会的由头,最后发现好多同龄人自由快乐在“路上”,因此学驾照买汽车,驶上“自由之路”。《还有明天》为了阻止女儿可能走进被控制的婚姻不惜动用“私人关系”让对她心怀感激却无以为报的美国大兵炸毁女儿未婚夫家的咖啡馆以达到解除婚约的目的。女人忍辱负重,女人委曲求全,女人可以做贤妻良母,女人也可以毁灭一切。
两部电影的女主角都由重量级演员担纲。《出走的决心》女主角由柏林国际电影节、金鸡奖双料影后咏梅扮演;《还有明天》主演则由导演宝拉·柯特莱西亲自担纲。成就两部上乘佳作。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286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